1 绪论 | 第1-16页 |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国外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我国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综合分析 | 第10-11页 |
·高层建筑分析、设计理论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理论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桩筏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分析方法 | 第16-27页 |
·适共同工作与共同工作高度 | 第16页 |
·地基模型的确定 | 第16-17页 |
·土与结构材料界面模型 | 第17-18页 |
·接触单元 | 第17页 |
·桩、土单元模式 | 第17-18页 |
·计算方法 | 第18-27页 |
·上部结构的处理 | 第18-21页 |
·上部结构刚度的有限性 | 第18-19页 |
·上部结构的处理 | 第19-20页 |
·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工作分析的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对地基土(含桩土相互作用)的处理 | 第21-22页 |
·对筏板的处理 | 第22-26页 |
·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工作的基本方程 | 第26-27页 |
3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计算实例 | 第27-68页 |
·筒中筒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工作的现场实测研究 | 第27-31页 |
·概述 | 第27页 |
·工程概况、地基条件和测试仪器布置 | 第27-31页 |
·工程概况 | 第27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7-29页 |
·量测元件的布置 | 第29-31页 |
·实验模拟及分析 | 第31-68页 |
·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 | 第31-62页 |
·上部结构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31-39页 |
·桩端土强度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39-43页 |
·桩长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43-47页 |
·桩径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47-50页 |
·桩间距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50-54页 |
·筏板厚度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54-58页 |
·筏板外挑长度对桩顶反力、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58-62页 |
·桩-筏基础沉降 | 第62-66页 |
·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62-64页 |
·桩端土强度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64-65页 |
·桩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65-66页 |
·筏板厚度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66页 |
·筏板外挑长度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66页 |
·桩-筏基础的差异沉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第66-68页 |
4 单片墙共同工作的数值分析及其与整体模型的比较 | 第68-90页 |
·横轴处的单片墙共同工作 | 第68-77页 |
·上部结构刚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68-70页 |
·桩端土强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0-71页 |
·桩长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1-72页 |
·桩径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2-74页 |
·桩距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4-75页 |
·筏板厚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5-76页 |
·筏板外挑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76-77页 |
·纵轴处的单片墙共同工作 | 第77-82页 |
·外筒处的单片墙共同工作 | 第82-89页 |
·上部结构刚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2-83页 |
·桩端土强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3-84页 |
·桩长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4-86页 |
·桩径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6-87页 |
·筏板厚度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7-88页 |
·筏板外挑对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5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桩筏基础的现场实测研究 | 第90-100页 |
·地基基础的变形 | 第90-93页 |
·沉降 | 第90-91页 |
·整体倾斜和纵向弯曲 | 第91-93页 |
·桩顶反力的分布 | 第93-99页 |
·桩筏荷载分担比 | 第99页 |
·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第99-100页 |
6 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的优化设计 | 第100-107页 |
·布桩形式、筏板厚度的确定、桩筏荷载分担比 | 第100-104页 |
·布桩形式 | 第100-102页 |
·筏板厚度的确定 | 第102-103页 |
·桩筏荷载分担比 | 第103-104页 |
·桩筏基础优化设计 | 第104-107页 |
·桩筏基础的沉降计算 | 第104页 |
·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104-106页 |
·优化计算方法 | 第106页 |
·经济效果评价 | 第106-10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上部结构的影响 | 第107页 |
·桩端土强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桩的影响 | 第108页 |
·筏板厚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筏板外挑长度的影响 | 第109页 |
·单片墙模型与整体模型的关系 | 第109页 |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设计建议 | 第109-110页 |
·展望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