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网络银行的产生及其风险 | 第11-27页 |
1.1 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 第11-12页 |
1.1.2 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的交易需求 | 第12-13页 |
1.2 网络银行的发展 | 第13-17页 |
1.2.1 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1.2.2 境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网络银行的特点和风险 | 第17-27页 |
1.3.1 网络银行的特点 | 第17-20页 |
1.3.1.1 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 | 第17-18页 |
1.3.1.2 网络银行带来的挑战 | 第18-20页 |
1.3.2 网络银行的构成 | 第20-23页 |
1.3.2.1 网络银行的技术构成 | 第20-21页 |
1.3.2.2 网络银行的组织构成 | 第21-22页 |
1.3.2.3 网络银行的业务构成 | 第22-23页 |
1.3.3 网络银行风险的产生 | 第23-27页 |
1.3.3.1 传统风险新的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1.3.3.2 网络银行产生的新风险 | 第24-25页 |
1.3.3.3 银行网络的风险放大效应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 | 第27-37页 |
2.1 网络银行的风险类型识别 | 第27-31页 |
2.1.1 操作风险 | 第28-29页 |
2.1.2 信誉风险 | 第29-30页 |
2.1.3 法律风险 | 第30页 |
2.1.4 其他风险 | 第30-31页 |
2.2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 | 第31-34页 |
2.2.1 操作风险的分析 | 第31-33页 |
2.2.2 法律风险的分析 | 第33-34页 |
2.2.3 信誉风险的分析 | 第34页 |
2.3 网络银行的风险评测 | 第34-37页 |
2.3.1 评测原则和方法 | 第34-35页 |
2.3.2 评测指标和模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 | 第37-45页 |
3.1 风险防范投入的决策模型 | 第37-40页 |
3.1.1 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3.1.2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2 风险防范的技术措施 | 第40-41页 |
3.3 风险防范的管理措施 | 第41-44页 |
3.3.1 加强内部交流,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 第42页 |
3.3.2 技术外包 | 第42页 |
3.3.3 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 | 第42-43页 |
3.3.4 制定配套的法律和法规 | 第43页 |
3.3.5 制定应急计划 | 第43页 |
3.3.6 加强对投资风险控制 | 第43页 |
3.3.7 加强对网上资金交易风险控制 | 第43-44页 |
3.4 监控风险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 | 第45-53页 |
4.1 监管现状 | 第45-47页 |
4.2 监管困难 | 第47-48页 |
4.3 监管内容 | 第48-50页 |
4.3.1 企业级的监管内容 | 第49-50页 |
4.3.2 行业级的监管内容 | 第50页 |
4.4 监管措施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