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监督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财政监督概述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财政监督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第一节 财政监督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9页 |
二、博弈理论 | 第19-21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法制建设落后 | 第22-26页 |
一、缺少专门的财政监督法律或法规 | 第22-23页 |
二、现行的财政监督规章制度不尽完善 | 第23-25页 |
三、法制建设滞后的原因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财政监督体系没有理顺 | 第26-28页 |
一、各监督主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 第26-27页 |
二、人大监督力量薄弱,审计监督地位尴尬 | 第27页 |
三、财政监督体系中横向监督弱化 | 第27-28页 |
四、社会监督在整个财政监督中的地位不合理 | 第28页 |
第三节 监督方式不规范 | 第28-34页 |
一、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 | 第28-29页 |
二、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 | 第29-30页 |
三、重收入监督,轻支出监督 | 第30-32页 |
四、财政监督信息网络不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国外财政监督经验借鉴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法国的财政监督 | 第34-35页 |
一、议会对政府预决算的监督 | 第34页 |
二、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监督 | 第34-35页 |
三、审计法院的高层次事后监督 | 第35页 |
第二节 日本的财政监督 | 第35-36页 |
一、国会预算的管理 | 第35页 |
二、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监督 | 第35-36页 |
三、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 | 第36页 |
四、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 第36页 |
第三节 美国的财政监督 | 第36-38页 |
一、国会监督 | 第36-37页 |
二、财政部门监督 | 第37页 |
三、审计的监督 | 第37页 |
四、部门财政总监的监督 | 第37页 |
五、各部门内设的检察官的监督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国外财政监督的借鉴 | 第38-41页 |
一、财经法律法规比较完善 | 第38页 |
二、有严密和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 | 第38页 |
三、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 第38-39页 |
四、注重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 | 第39页 |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为财政监督服务 | 第39-40页 |
六、严格维护财政监督的严肃性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加强我国财政监督的对策建议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强化法制建设 | 第41-43页 |
一、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专项立法的工作 | 第41页 |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第41-42页 |
三、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处罚力度 | 第42页 |
四、财政监督执法程序法定化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进一步理顺财政监督体系 | 第43-47页 |
一、划清各监督主体的职责范围 | 第43-44页 |
二、将审计机关划归人大领导,构建立体型财政监督 | 第44-46页 |
三、提高社会监督在整个财政监督中的地位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健全财政监督方式 | 第47-55页 |
一、做到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 | 第47-48页 |
二、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 第48-49页 |
三、与投资评审机构密切配合 | 第49-50页 |
四、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第50-53页 |
五、把对财政支出的监督放在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位置 | 第53-54页 |
六、实行网络化监控的监督方式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