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信用与信用信息 | 第17-25页 |
·信用的涵义及其特性 | 第17-20页 |
·信用的分类 | 第20-22页 |
·信用信息的根源及内涵 | 第22-25页 |
·信用资本与信用信息共享 | 第25-27页 |
·信用资本转化为信用信息的博弈分析 | 第25-26页 |
·信用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个人信用信息的内涵及界定 | 第27-28页 |
·个人信用信息的内涵 | 第27-28页 |
·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的界定 | 第28页 |
·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运行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声誉制度 | 第28页 |
·互利协议 | 第28-29页 |
·两种机制的比较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信用平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模式 | 第30-52页 |
·信用平台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 | 第30-32页 |
·个人信用平台的内涵 | 第30-31页 |
·个人信用平台的作用 | 第31-32页 |
·信用平台的模式 | 第32页 |
·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个人信用平台模式 | 第32-38页 |
·征信机构和征信数据库分析 | 第32-33页 |
·来源信息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相关法律 | 第35-36页 |
·自律监管机制 | 第36-37页 |
·个人信用平台运作机制 | 第37-38页 |
·以欧洲为代表的公共个人信用平台模式 | 第38-44页 |
·欧洲的个人征信机构分析 | 第38-41页 |
·来源信息数据分析 | 第41页 |
·相关法律 | 第41-42页 |
·政府监管 | 第42页 |
·公共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 第42-44页 |
·公共与私营个人信用平台的比较分析 | 第44-50页 |
·成因比较 | 第44-46页 |
·主要差别 | 第46-50页 |
·两类信用平台对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启示 | 第50-52页 |
·明确征信模式 | 第50-51页 |
·加快征信立法 | 第51页 |
·明确政府信用管理机构 | 第51页 |
·加速公共征信系统建设步伐 | 第51页 |
·加快征信市场的培育 | 第51-52页 |
第4章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的现实考察 | 第52-65页 |
·我国个人信用缺失状况 | 第52-56页 |
·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 | 第52-53页 |
·个人信用缺失的社会表现 | 第53-54页 |
·个人信用缺失对经济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现状 | 第56-61页 |
·形成了几套可行的建设方案与模式 | 第56-57页 |
·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 第57页 |
·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 第57-58页 |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 | 第58-59页 |
·征信机构蓬勃发展 | 第59-60页 |
·地方建设成就显著 | 第60-61页 |
·监管逐步完善 | 第61页 |
·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61-65页 |
·模式选择不清晰 | 第61页 |
·个人信用信息搜集问题 | 第61-62页 |
·征信数据元的标准不统一 | 第62-63页 |
·数据库规模相对较小 | 第63页 |
·异议信息处理不及时 | 第63页 |
·个人隐私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 第63-64页 |
·私营征信机构发展不完善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信用平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方案 | 第65-78页 |
·征信模式的择优选择 | 第65页 |
·以公共征信模式为主导 | 第65页 |
·公共和私营模式并存发展 | 第65页 |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优势 | 第65-67页 |
·以政府为核心 | 第65-66页 |
·以市场为导向 | 第66-67页 |
·基础环节的建设 | 第67-71页 |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 第67-69页 |
·制定完善的征信数据元标准 | 第69-70页 |
·推动信息来源单位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 第70-71页 |
·征信市场培育 | 第71页 |
·法律体系建设 | 第71-75页 |
·明确征信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71页 |
·征信数据开放的相关法律 | 第71-72页 |
·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 | 第72-73页 |
·政府对征信业监管职能的立法 | 第73页 |
·有效的失信惩罚和信用激励机制 | 第73-75页 |
·监管体系建设 | 第75-76页 |
·个人信用平台运行的总体方案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