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桂花(osmanthus americanus)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美国桂花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 ·国内外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种皮和胚乳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10-11页 |
| ·内源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11-12页 |
| ·种胚的发育状况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12页 |
| ·国内外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内源激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 | 第13-14页 |
| ·代谢途径对种子休眠的调控 | 第14页 |
| ·环境因素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基因因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 | 第15页 |
|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 第15-18页 |
| ·解除因种皮导致的休眠 | 第15-16页 |
| ·解除因为内源激素导致的种子休眠 | 第16页 |
| ·解除因为胚的因素引起的种子休眠 | 第16-17页 |
| ·解除综合因素导致的种子休眠 | 第17页 |
| ·其他处理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美国桂花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 第19-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 ·种子发芽试验 | 第19页 |
|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第19页 |
| ·种子吸水速率的测定 | 第19页 |
| ·种皮解剖结构观察 | 第19-20页 |
| ·种内抑制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第20-21页 |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7页 |
| ·种子结构解剖观察 | 第21-22页 |
| ·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生活力分析 | 第22页 |
| ·美国桂花种子透性 | 第22-25页 |
| ·种壳透水性测定结果 | 第22-24页 |
| ·种壳超微结构观察 | 第24-25页 |
| ·离体胚萌发 | 第25-26页 |
| ·胚乳对美国桂花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26-30页 |
| ·胚乳的机械力 | 第26-28页 |
| ·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 第28-30页 |
| ·种内抑制物对美国桂花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30-37页 |
| ·供试有机溶剂抑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美国桂花种子各分离组分的抑制作用 | 第31-36页 |
| ·种子各有机相分离组分的GC-MS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 | 第39-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 ·供试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9页 |
| ·淀粉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0页 |
| ·α-,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第40-42页 |
|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 ·可溶性糖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3-44页 |
| ·淀粉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4-45页 |
| ·蛋白质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5-46页 |
| ·α-,β-淀粉酶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6-50页 |
| ·a-淀粉酶活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6-47页 |
| ·β-淀粉酶活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7-48页 |
| ·(a+β)-淀粉酶活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48页 |
| ·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48-50页 |
| ·内源激素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50-56页 |
| ·赤霉素(GA_3)含量变化情况 | 第50-52页 |
| ·生长素(IAA)含量变化情况 | 第52-53页 |
| ·脱落酸(ABA)含量变化情况 | 第53-54页 |
| ·GA_3/ABA变化情况 | 第54-55页 |
| ·IAA/ABA变化情况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 第57-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 ·供试材料 | 第57页 |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 ·化学试剂处理 | 第57页 |
| ·低温层积处理 | 第57页 |
| ·种子萌发试验 | 第57页 |
| ·种子结构的电镜观察 | 第57-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 ·不同预处理的种子各时期的发芽率 | 第59-60页 |
| ·低温层积过程中美国桂花种子的电镜观察 | 第60-66页 |
| ·种壳结构的扫描观察 | 第60-61页 |
| ·低温层积不同时期美国桂花胚乳内含物的透射观察 | 第61-66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6-69页 |
| ·讨论 | 第66-67页 |
| ·种内抑制物对美国桂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6页 |
| ·美国桂花种子的解除休眠方法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详细摘要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