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卫星城选择与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卫星城内涵 | 第9-10页 |
·卫星城规划建设意义及开发模式 | 第10-11页 |
·卫星城发展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卫星城选取方法 | 第12页 |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论文基本框架及创新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卫星城基础理论研究 | 第16-25页 |
·卫星城的内涵 | 第16页 |
·卫星城的特征和功能 | 第16-18页 |
·卫星城的特征 | 第16-17页 |
·卫星城的功能 | 第17-18页 |
·卫星城的发展演变历程 | 第18-19页 |
·卫星城发展理论借鉴 | 第19-22页 |
·“田园城市”理论 | 第19页 |
·“同心圆”理论 | 第19页 |
·“有机疏散“理论 | 第19-20页 |
·多核心理论 | 第20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20-21页 |
·城市发展阶段论 | 第21-22页 |
·卫星城的发展动力 | 第22-25页 |
·卫星城发展的推力 | 第22-24页 |
·卫星城发展的拉力 | 第24-25页 |
第3章 卫星城选择方法研究 | 第25-32页 |
·影响卫星城发展的因素 | 第25-27页 |
·自然禀赋条件 | 第25页 |
·规模经济因素 | 第25-26页 |
·对外交通联系因素 | 第26页 |
·中心城市同卫星城市间产业梯度的差异 | 第26页 |
·政策因素 | 第26-27页 |
·卫星城选择的方法 | 第27-32页 |
·指标与方法的确定 | 第27-28页 |
·发展优势度的提出 | 第28页 |
·相关理论及模型 | 第28-30页 |
·卫星城发展优势度模型的构建 | 第30-32页 |
第4章 重庆市主城区卫星城选择研究 | 第32-42页 |
·重庆市城市发展基础研究 | 第32-35页 |
·基础情况 | 第32页 |
·重庆都市区内部空间集聚扩散趋势分析 | 第32-35页 |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选择研究 | 第35-40页 |
·选择范围的界定 | 第35-36页 |
·交通联系紧密度分析 | 第36-37页 |
·经济联系紧密度分析 | 第37-39页 |
·卫星城发展优势度分析 | 第39-40页 |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选择的基本评价 | 第40-42页 |
第5章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研究 | 第42-46页 |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方向 | 第42-43页 |
·重庆市城镇体系发展构建 | 第42-43页 |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方向 | 第43页 |
·重庆市主城卫星城发展策略 | 第43-46页 |
·科学界定重庆卫星城,明确职能分工 | 第43-44页 |
·加强卫星城同中心城区联系 | 第44页 |
·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卫星城的吸引力 | 第44页 |
·加强卫星城的生态环境建设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A:人口原始数据 | 第51-52页 |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