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毛奇龄学术简论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论第10-15页
 一、研究意义与学术史回顾第10-12页
 二、毛奇龄与明末清初的实学第12-15页
第一章 东土巨士——西河先生传略第15-26页
 第一节 世系与家学第15-17页
  一、累世官宦第15-16页
  二、学出父兄第16-17页
 第二节 行谊与品行第17-22页
  一、生平履历第17-20页
  二、性格品行第20-22页
 第三节 著述与治学第22-26页
  一、传世名著第22-24页
  二、治学成就第24-26页
第二章 “弃虚崇实”的《大学》学研究第26-40页
 第一节 《大学》的历史地位与毛奇龄对《大学》的定位第26-28页
 第二节 《大学知本图说》的义理诠释与“实学化”倾向第28-33页
  一、《大学知本图》之义理诠释第28-31页
  二、《大学知本图说》之“实学化”倾向第31-33页
 第三节 《大学证文》——毛奇龄《大学》学之实证典范第33-40页
  一、回归原典——《大学证文》之主旨第33-34页
  二、考辨石经本《大学》第34-37页
  三、论证朱子《格致补传》之失第37-40页
第三章 “明经致用”的礼学考论第40-52页
 第一节 礼经辨正:三《礼》的重新考证与评议第41-46页
  一、论《仪礼》非礼之经第41-43页
  二、辨《礼记》非戴圣集成第43-44页
  三、考《周礼》非伪书第44-46页
 第二节 礼制解说:通全经以明礼与酌人情以变通第46-52页
  一 通全之礼,可为世法第47-48页
  二、缘情制礼、制以情通第48-52页
第四章 “求实经世”的史学思想第52-61页
 第一节 治史经历与史学成就第52-53页
 第二节 “核实求真”的治史理念第53-56页
 第三节 “反宋学”的治史倾向第56-57页
 第四节 “史以垂鉴”的经世观第57-61页
余论第61-65页
 一、毛奇龄的王学立场第61-63页
 二、毛奇龄的朱学路径第63-64页
 三、小结第64-65页
附录1: 毛奇龄画像第65-66页
附录2: 毛奇龄的交游与弟子第66-75页
 一、学术交游第66-71页
 二、受业弟子第71-7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5-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南朝会稽四姓研究
下一篇: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于天下--清末民初的乡土志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