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引言第10页
第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概述第10-14页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第10页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级别第10-11页
 第三节 与国外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1-12页
  一 英国的“历史古城”第11页
  二 前苏联的“历史城市”第11页
  三 日本的“古都”第11-12页
  四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镇第12页
 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第12-13页
  一 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家核定并公布第12-13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和特别丰富的文物史迹第13页
  三 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文物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第13页
  四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彩的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第13页
 第五节 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第13-14页
  一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示范第13页
  二 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第13-14页
  三 发展旅游的先导第14页
  四 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第14页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法律制度分析第14-26页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4-15页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和原则第15-17页
  一 保护内容第15-16页
   (一) 历史遗存第15-16页
   (二) 城市的风貌第16页
   (三) 城市的传统文化艺术第16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本原则第16-17页
   (一) 整体性原则第16-17页
   (二) 发展性原则第17页
   (三) 特色保护原则第17页
   (四) 展示性原则第17页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第17-19页
  一 全国性法规第17页
  二 行政法规第17-18页
  三 地方性法规第18页
  四 部门规章第18页
  五 国际条约第18-19页
 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行政管理体系第19页
 第五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制度第19-21页
  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机构与编制要求第20-21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审批机构与审批程序第21页
 第六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保障制度第21-23页
  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来源第21-22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使用第22-23页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的原则第23页
  一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第23页
  二 特色开发的原则第23页
  三 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第23页
 第八节 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方式第23-24页
  一 文物古迹的开发第23-24页
   (一) 古建筑遗址的开发第23页
   (二) 建筑类古迹的开发第23-24页
  二 历史街区的开发第24页
  三 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第24页
 第九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协调第24-26页
  一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第24-25页
  二 以彰显城市特色为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同主题第25页
  三 通过管理来实现开发中的保护第25-26页
第三章 国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法律制度分析及与我国的比较第26-36页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保护第26-27页
  一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26页
  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26页
  三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第26-27页
  四 《马丘比丘宪章》第27页
  五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第27页
  六 《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第27页
 第二节 英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27-28页
  一 法律制度第27-28页
  二 行政管理制度第28页
  三 资金保障制度第28页
 第三节 日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28-29页
  一 法律制度第28-29页
  二 行政管理制度第29页
  三 资金保障制度第29页
 第四节 法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29-31页
  一 法律制度第29-30页
  二 行政管理制度第30页
  三 资金保障制度第30-31页
 第五节 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31-36页
  一 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一致性第31页
   (一) 保护内容一致第31页
   (二) 保护原则一致第31页
  二 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差异性第31-33页
   (一) 法律制度第31-32页
   (二) 行政管理制度第32页
   (三) 资金保障制度第32-33页
  三 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比较第33-36页
   (一) 遗址类古迹的开发利用第33-34页
   (二) 现存建筑类古迹的开发利用第34-35页
   (三) 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第35-36页
第四章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不足与完善第36-42页
 第一节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的不足第36-37页
  一 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第36页
  二 历史文化遗产家底不清,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沉睡在地面地下第36页
  三 大规模的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第36页
  四 保护规划的滞后严重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第36-37页
  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第37页
  六 对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37页
 第二节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完善第37-42页
  一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第37页
  二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第37-38页
   (一) 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第37页
   (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职责的划分第37-38页
  三 尽快编制保护规划,做到有规可循第38页
  四 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审批制度第38-39页
  五 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保障制度第39-40页
   (一) 增加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的投入第39页
   (二)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配套资金制度第39-40页
   (三) 拓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的来源第40页
   (四) 建立资金使用专家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第40页
  六 保护有形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做好无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第40页
  七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强制的司法救济--兼评《行政强制法(草案)》
下一篇:论我国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公司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