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红色经典改编与传播--以“江姐”影视剧为例

目录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5页
 一、写作缘起第7页
 二、文献综述第7-12页
  (一) 关于对“红色经典”命名的争议问题第8页
  (二) 对“红色经典”改编尊重原著的问题第8-9页
  (三) 对“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方式的问题第9-10页
  (四) 对“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原因分析第10页
  (五) 在“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的生产机制及叙事方式等方面第10-12页
 三、写作意义第12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2-15页
第一章 红色中国与经典“江姐”第15-19页
 一、红色中国下小说《红岩》的诞生第15-16页
  (一) 《红岩》简介第15-16页
  (二) 《红岩》引发的江姐热第16页
 二、经典“江姐”形象分析第16-17页
 三、经典“江姐”形象传播综述第17-19页
第二章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形象与历史内涵第19-28页
 一、电影《烈火中永生》的创作背景第19-20页
 二、“江姐”电影形象分析——单一、神话的革命形象第20-23页
 三、“江姐”电影形象的历史内涵第23-28页
  (一) 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第23-25页
  (二) “文艺大众化”和“作家主题集体化”第25-28页
第三章 90年代电视剧《红岩》中的江姐形象及历史内涵第28-34页
 一、电视剧《红岩》创作的时代背景第28-29页
 二、“江姐”电视剧形象分析——人性化、平民化第29-31页
 三、“江姐”形象历史语境分析第31-34页
  (一) 政治语境下的再创作:为执政党寻找合法性第31页
  (二) 市场化机制的必然诉求第31-34页
第四章 21世纪电视剧《江姐》中的“江姐”形象第34-46页
 一、电视剧《江姐》创作的时代背景第34-36页
 二、“江姐”电视剧形象分析——立体化、多面化女性革命形象第36-38页
 三、“江姐”形象的历史内涵第38-46页
  (一) 观众的怀旧情绪和审美心理第38-41页
  (二) 大众文化的经典消费第41-44页
  (三) 民族影视文化的发展需要第44-46页
第五章 对《江姐》改编和传播的反思与策略第46-53页
 一、创新“红色经典”改编叙事方式第47-49页
 二、重塑“红色经典”女性革命形象第49-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后记第58-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子游戏影响下的电影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