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休闲观的当代启示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的缘起:当代休闲观念的异化 | 第10-14页 |
| ·休闲观念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的起点及目的 | 第17-19页 |
| 2 道家思想中的休闲观 | 第19-26页 |
| ·道家休闲观的主旨 | 第19-23页 |
| ·道家休闲观的由来 | 第19-21页 |
| ·道家休闲之“道” | 第21-23页 |
| ·道家休闲观的价值体现 | 第23-26页 |
| ·道法自然,倡导还原本真 | 第23页 |
| ·复归纯真,驱除功利之心 | 第23-24页 |
| ·去欲去奢,摆脱生死困扰 | 第24-25页 |
| ·自由无待,追求任性逍遥 | 第25-26页 |
| 3 对道家休闲观的解读 | 第26-40页 |
| ·天人合一,引导人们回归自然 | 第26-30页 |
|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 第26-27页 |
| ·重视自然的价值 | 第27-28页 |
| ·强调人与自然互异性的自然融合 | 第28-29页 |
| ·强调把人的道德关怀倾注于自然之中 | 第29-30页 |
| ·重视养生,劝导人们静心养性 | 第30-35页 |
| ·道家人性论的特点 | 第30-31页 |
| ·道家养生学的精髓 | 第31-32页 |
| ·道家养性说的构建 | 第32-35页 |
| ·制欲去奢,倡导身心愉悦 | 第35-40页 |
| ·“知足、知止、寡欲”的内涵 | 第35页 |
| ·“知足、知止、寡欲”的启示 | 第35-37页 |
| ·“贵柔、退让、不争”,实现和谐的处世之道 | 第37-39页 |
| ·“纯心、弃躁、守静”,实现和谐的心性修养 | 第39-40页 |
| 4 道家休闲观的当代启示 | 第40-44页 |
| ·淡泊宁静,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精神的乐土 | 第40-41页 |
| ·任情适性,追求逍遥型的理想人格 | 第41-42页 |
| ·顺其自然,追求审美和艺术的人生 | 第42-43页 |
| ·珍爱生命,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 第43-44页 |
| 5 结语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