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光自养培养中光传递及其生长动力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3页 | 
| ·微藻的特点及应用 | 第9-10页 | 
| ·微藻培养 | 第10-12页 | 
| ·微藻培养系统 | 第10-11页 | 
| ·微藻培养方式 | 第11页 | 
| ·微藻培养特点 | 第11-12页 | 
| ·微藻细胞培养中光的衰减和传递 | 第12-17页 | 
| ·微藻细胞培养体系中的光衰减模型 | 第12-15页 | 
| ·微藻细胞培养体系中光的分布 | 第15-17页 | 
| ·微藻细胞的生长动力学 | 第17-21页 | 
| ·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18页 | 
| ·基于光能的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18-19页 | 
| ·光能消耗动力学模型 | 第19-21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选题依据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微藻培养中光衰减系数模型研究 | 第23-33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藻种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培养条件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 ·光衰减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27-29页 | 
| ·模型的验证与比较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藻种 | 第34页 | 
| ·培养基 | 第34页 | 
| ·培养条件 | 第34-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理论部分 | 第35-38页 | 
| ·光生物反应器表面光强的确定 | 第35-36页 | 
| ·灯管照度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强的确定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 ·光生物反应器表面光强模型计算值与测定值的比较 | 第38-41页 | 
| ·光强在藻液中的衰减特性及比光衰减系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的分布 | 第42-43页 | 
| ·光传递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微藻细胞培养与光能利用的研究 | 第46-56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 ·藻种 | 第46页 | 
| ·培养基 | 第46-47页 | 
| ·培养条件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不同入射光强下集胞藻6803 的生长特征 | 第47-48页 | 
| ·入射光强对分批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光生物反应器中平均光强的计算 | 第50-51页 | 
| ·分批培养中光能的吸收和利用 | 第51-53页 | 
| ·不同入射光强下藻细胞的能量得率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