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 第8-10页 |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 第8-9页 |
·电力系统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变压器在线监测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意义 | 第11-13页 |
·监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油中溶解气体离线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在线监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优势 | 第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产气机理研究 | 第15-24页 |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与变压器本体运行状况的关系 | 第15-18页 |
·变压器油的裂解产气机理 | 第15-17页 |
·固体绝缘材料的分解 | 第17-18页 |
·气体的其他来源 | 第18页 |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 第18-22页 |
·变压器故障的分类 | 第19-20页 |
·变压器的过热故障及其产气特征 | 第20-21页 |
·变压器的电性故障及其产气特征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在油气分离单元中的应用 | 第24-38页 |
·油气分离技术发展 | 第24-25页 |
·高分子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及透气性能 | 第25-26页 |
·高分子聚合物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 第25页 |
·分离膜的形态结构与透气性能的关系 | 第25-26页 |
·高分子分离膜的性能要求和基本特征 | 第26-30页 |
·渗透气体分离膜的性能要求 | 第26-28页 |
·高分子聚合物分离膜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分离膜 | 第29-30页 |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脱气膜的选型实验 | 第30-36页 |
·分离油中溶解气体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脱气效果对比实验所用到的脱气膜 | 第32-33页 |
·脱气效果对比实验的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油气分离对比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气相色谱技术在混合气体分离单元中的应用 | 第38-44页 |
·色谱的发展 | 第38-40页 |
·气相色谱法概述 | 第40-42页 |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色谱图谱的识别 | 第41-42页 |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气体检测器的发展 | 第44-52页 |
·热导池检测器 | 第44-45页 |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 第45-46页 |
·钯栅场效应管检测器 | 第46页 |
·半导体传感器 | 第46-47页 |
·催化燃烧型传感器 | 第47-48页 |
·燃料电池型传感器 | 第48页 |
·红外线光谱传感器 | 第48-50页 |
·光声光谱检测器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量气体检测单元 | 第52-62页 |
·固体氧化物高温燃料电池传感器工作机理 | 第52-54页 |
·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 | 第52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机理 | 第52-53页 |
·SOFC的结构组成 | 第53-54页 |
·管式固体氧化物高温燃料电池的物理模型 | 第54-56页 |
·电荷守恒 | 第54-55页 |
·动量守恒 | 第55页 |
·能量守恒 | 第55-56页 |
·组分守恒 | 第56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SOFC传感器的线性度实验 | 第56-57页 |
·SOFC传感器的稳定性实验 | 第57-59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感器的优势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DGA在线监测系统现场安装与工程实现 | 第62-69页 |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62-63页 |
·现场安装和工程实现 | 第63-66页 |
·含钼的316不锈钢输油管道 | 第63-64页 |
·双卡套不锈钢管路密封技术 | 第64-65页 |
·磁力驱动齿轮泵的动力提供 | 第65-66页 |
·通讯可靠性保证 | 第66页 |
·整体机箱的设计和布局 | 第66-68页 |
·机箱的防潮,保温和散热等问题的处理 | 第66-67页 |
·机箱的电磁兼容问题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