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层岩质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治理方案研究--以青海同仁西山Ⅴ、Ⅵ号新滑坡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滑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9页 |
| ·滑坡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 ·滑坡治理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存在问题 | 第9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滑坡区地质环境特征 | 第11-20页 |
|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 第11-13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 第11页 |
| ·气象与水文 | 第11-13页 |
| ·植被 | 第13页 |
| ·地质环境特征 | 第13-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 ·地层岩性 | 第14-15页 |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5-16页 |
|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西山地区滑坡特征 | 第20-35页 |
| ·西山地区滑坡分布、类型及性质 | 第20-22页 |
| ·西山地区滑坡分布 | 第20页 |
| ·西山地区滑坡类型 | 第20页 |
| ·西山地区滑坡性质 | 第20-22页 |
| ·西山新滑坡分布及特征 | 第22-35页 |
| ·新滑坡发育分布规律 | 第22-23页 |
| ·新滑坡特征 | 第23-35页 |
| 第四章 西山地区滑坡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 ·西山地区老滑坡形成条件分析 | 第35-37页 |
| ·Ⅴ、Ⅵ新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 第五章 西山Ⅴ、Ⅵ号新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40-51页 |
| ·Ⅴ、Ⅵ号新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 ·Ⅴ、Ⅵ号新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41-50页 |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41-44页 |
| ·Ⅴ号新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44-47页 |
| ·Ⅵ号新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47-50页 |
| ·Ⅴ、Ⅵ号新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西山Ⅴ、Ⅵ号新滑坡治理方案 | 第51-58页 |
| ·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51页 |
| ·治理的必要性 | 第51页 |
| ·治理的可行性 | 第51页 |
| ·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第51-52页 |
| ·指导思想 | 第51-52页 |
| ·基本原则 | 第52页 |
| ·治理目标 | 第52页 |
| ·治理工程方案论证 | 第52-55页 |
| ·治理方案的提出 | 第52-53页 |
| ·治理方案论证 | 第53-54页 |
| ·治理方案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 ·治理方案设计 | 第55-57页 |
| ·排水工程 | 第55-56页 |
| ·支挡、削方压脚工程 | 第56-57页 |
| ·填缝工程 | 第57页 |
| ·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 第57-58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