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35页 |
1. 鹿茸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鹿茸的化学成分 | 第15-16页 |
2 鹿茸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第16-17页 |
·促进创伤修复 | 第17-18页 |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 第18-19页 |
·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 | 第19-20页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20页 |
·对性功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促进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 第21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21-22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22页 |
3 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2-34页 |
·白细胞介素-2 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应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检测IL-2 | 第23-24页 |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IL-2 | 第24页 |
·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 IL-2 | 第24-25页 |
·淋巴细胞转化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3H-TdR 掺入法 | 第25-26页 |
·MTT 比色法 | 第26-27页 |
·特异性T 淋巴细胞反应的检测 | 第27页 |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检测 | 第27-29页 |
·先天性免疫细胞的检测 | 第29-34页 |
·NK 细胞的检测 | 第29-31页 |
·形态法 | 第29-30页 |
·酶释法 | 第30页 |
·荧光法 | 第30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30-31页 |
·巨噬细胞的检测 | 第31-34页 |
·利用炭粒廓清检验 | 第33页 |
·吞噬功能的检测 | 第33页 |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 第33-34页 |
·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 第34页 |
·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 第34页 |
4.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试验一 鹿茸多肽的提取分离纯化 | 第35-38页 |
1 材料 | 第35页 |
·鹿茸干片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 鹿茸多肽的制备方法 | 第35-37页 |
·鹿茸多肽的提取 | 第35页 |
·凝胶层析的简介及原理 | 第35-36页 |
·Superdex-75 凝胶层析柱分离提纯的操作方法 | 第36-37页 |
3 结果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试验二 用Tricine-SDS-PAGE 初步鉴定鹿茸多肽 | 第38-44页 |
1 材料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1页 |
·SDS-PAGE 电泳法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Tricine—SDS—PAGE 蛋白质电泳溶液的制备 | 第39-41页 |
·阳极缓冲液的制备 | 第39页 |
·阴极缓冲液的制备 | 第39页 |
·胶缓冲液的制备 | 第39页 |
·丙烯酰胺贮存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3C 丙烯酰胺贮存液的制备 | 第39页 |
·6C 丙烯酰胺贮存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样品缓冲液的制备 | 第40页 |
·染色液的制备 | 第40页 |
·脱色液的制备 | 第40页 |
·灌胶 | 第40页 |
·上样与电泳 | 第40-41页 |
·染色、脱色和胶的保存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试验三 考马斯亮蓝G -250 法测定鹿茸多肽的蛋白质含量 | 第44-47页 |
1 材料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6页 |
·原理 | 第44页 |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马斯亮蓝G - 250 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试验四 鹿茸混合多肽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47-5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试验动物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小鼠分组与处理 | 第47页 |
·小鼠抗凝血的制备 | 第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试验五 鹿茸多肽对小鼠外周血血清白介素-2 含量的影响 | 第50-5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试验动物 | 第50页 |
·试剂 | 第50页 |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小鼠分组与处理 | 第50页 |
·小鼠血清的制备 | 第50页 |
·小鼠血清中IL-2 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试验六 鹿茸多肽对小鼠脾脏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第53-5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实验动物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MTT 比色法基本原理 | 第54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54-55页 |
·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55页 |
·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 第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试验七 鹿茸多肽对小鼠脾脏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58-6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动物 | 第58页 |
·试剂 | 第58页 |
·主要仪器 | 第58-59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59页 |
·脾脏NK 细胞的制备 | 第59页 |
·NK 细胞杀伤活性检测采用MTT 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试验八 鹿茸多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63-6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实验动物 | 第63页 |
·试剂 | 第63页 |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63-64页 |
·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 第64页 |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 | 第6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图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