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2. 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 第11-13页 |
3.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类 | 第13-15页 |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起源与进化 | 第20-21页 |
4 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苹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杏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甜樱桃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扁桃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5 果树品种确定S 基因型的方法 | 第27-29页 |
·等电聚焦凝胶电泳确定S基因型(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 第27-28页 |
·S 等位基因 PCR 扩增确定 S 基因型(S-allele-speicific PCR) | 第28-29页 |
6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矮生樱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 第31-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形态学数据测定 | 第31页 |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Ca 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分布及果实成熟期的遗传变异 | 第32页 |
·果实形态性状的变异 | 第32-33页 |
·果核形态性状的变异 | 第33-34页 |
·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欧李自交不亲和 S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6-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40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6-37页 |
·S-等位基因PCR 扩增 | 第37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37-38页 |
·特异片段的克隆、鉴定与序列测定 | 第38-39页 |
·连接反应 | 第3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3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测序 | 第39页 |
·序列分析及S 基因的的鉴定和命名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欧李 S 基因的克隆 | 第40-45页 |
·欧李S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李属(Prunus)S 基因的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2页 |
·关于欧李S 基因型鉴定 | 第48页 |
·内含子在自交不亲和性中的作用 | 第48-50页 |
·关于蔷薇科果树S-RNase 基因的系统进化 | 第50页 |
·核果类果树S 基因的分类学意义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