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WPA加密安全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页 |
·本章总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WLAN技术 | 第12-23页 |
·WLAN概述 | 第12-13页 |
·WLAN标准 | 第13-16页 |
·Bluetooth | 第13-14页 |
·HomeRF技术 | 第14页 |
·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rDA | 第14-15页 |
·IEEE802.11 | 第15-16页 |
·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 | 第16-19页 |
·对等组网 | 第17-18页 |
·基础结构网络 | 第18-19页 |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标准 | 第19-20页 |
·WLAN的特点 | 第20-21页 |
·WLAN与3G的比较 | 第21页 |
·WLAN的组成及拓扑结构 | 第21-22页 |
·本章总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无线网络安全 | 第23-29页 |
·WLAN安全概述 | 第23页 |
·WLAN的访问控制技术 | 第23-25页 |
·服务集标识符 | 第24页 |
·媒体访问控制 | 第24-25页 |
·端口访问控制 | 第25页 |
·WLAN的数据加密技术 | 第25-27页 |
·有线等效保密 | 第25-26页 |
·Wi-Fi保护性接入 | 第26页 |
·国家标准WAPI | 第26-27页 |
·虚拟专用网络 | 第27-28页 |
·本章总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GPU的WPA加密高速破解 | 第29-52页 |
·WPA技术分析 | 第29-31页 |
·TKIP | 第30页 |
·MIC | 第30-31页 |
·WPA2技术分析 | 第31-32页 |
·WPA/WPA2的认证 | 第32-35页 |
·EAP协议 | 第33-34页 |
·IEEE 802.1x认证协议 | 第34页 |
·802.1x协议体系结构 | 第34-35页 |
·GPU | 第35-40页 |
·GPU的作用 | 第35页 |
·GPU与CPU对比 | 第35-36页 |
·GPU的优势 | 第36-37页 |
·GPU编程问题 | 第37-40页 |
·WPA加密破解 | 第40-42页 |
·WPA认证方面破解分析 | 第40页 |
·WPA加密方面破解分析 | 第40页 |
·WPA协议方面破解分析 | 第40-41页 |
·WPA密钥分析 | 第41页 |
·WPA破解策略 | 第41页 |
·WPA破解要点 | 第41-42页 |
·WPA/WPA2破解试验 | 第42-50页 |
·实验测试数据对比 | 第46-50页 |
·实验总结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WPA破解防范策略 | 第52-56页 |
·策略分析 | 第52-53页 |
·深入分析WPA-PSK漏洞 | 第52页 |
·防范方案需求性分析 | 第52-53页 |
·设计防范WPA-PSK密钥攻击方案 | 第53页 |
·试验验证 | 第53-55页 |
·试验环境 | 第53-54页 |
·实验过程 | 第54-55页 |
·实验结论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