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概述第8-13页
 (一) 民事再审程序概念辨析第8-10页
  1. 再审程序的概念第8页
  2. 审判监督程序概念第8-9页
  3. 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概念辨析第9-10页
 (二) 民事再审程序的历史沿革第10-13页
  1. 传统伸冤方式与近代立法第10-11页
  2. 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再审制度的变迁第11-12页
  3.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第12-13页
二、国外民事再审程序比较考察第13-19页
 (一) 法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第13-14页
  1. 申请再审第13-14页
  2. 第三人异议第14页
  3. 向最高司法法院提起上诉第14页
 (二) 德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第14-16页
  1. 提起的主体第15页
  2. 提起的事由第15页
  3. 再审的期限和管辖第15-16页
  4. 再审的审查第16页
  5. 再审的审理第16页
 (三) 日本的民事再审程序第16-17页
  1. 提起的主体第16页
  2. 提起的事由第16-17页
  3. 再审的期限和管辖第17页
  4. 再审的审查第17页
  5. 再审的审理第17页
 (四) 对国外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评析第17-19页
三、我国再审程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9-32页
 (一)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现状第19-20页
 (二) 理论基础与整体构造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1. 再审的功能定位不准确第20页
  2. 再审程序的构造存在问题第20-22页
 (三) 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第22-32页
  1. 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2. 再审事由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3. 再审的审查和审理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4. 再审的限制问题第30-32页
四、重构我国再审程序第32-43页
 (一) 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想第32-36页
  1. 以诉权为基础构建民事再审程序第32-34页
  2. 再审功能和理念的重新定位第34-35页
  3. 调整立法结构第35-36页
 (二) 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构想第36-43页
  1. 重构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第36-38页
  2. 再审事由的设置构想第38-39页
  3. 重构再审的审查程序和审理程序第39-41页
  4. 明确对再审的限制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管理体制法律对策研究--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例
下一篇:无线局域网WPA加密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