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证券市场论文

IPO定价相关理论及其高抑价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第13-18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西方IPO 定价理论综述第13-14页
     ·IPO 抑价现象的理论综述第14-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2. 新股抑价现象的理论阐释第18-25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新股抑价理论第18-23页
     ·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逆向选择第18-20页
     ·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号传递模型第20-21页
     ·发行者和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代理模型第21-23页
   ·其它新股抑价理论第23-25页
     ·避免法律诉讼假说第23页
     ·股权分散假说第23-24页
     ·稳定股价假说第24页
     ·投机泡沫假说第24-25页
3. 国外股票IPO 估值模型及其发展第25-37页
   ·收益贴现模型第25-31页
     ·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第25-28页
     ·现金流贴现模型(Discount Cash Flow )第28-31页
   ·可比公司法第31-35页
     ·市盈率法第32-33页
     ·EBIT/EBITDA 倍数法第33-34页
     ·销售收入倍数法第34-35页
   ·期权定价模型第35-36页
   ·多因素定价模型第36-37页
4. 我国股票IPO 定价以及高抑价现象分析第37-56页
   ·我国股票IPO 定价实践第37-41页
   ·我国股票IPO 定价现状及方法第41-44页
   ·我国股票IPO 定价实证分析第44-47页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44页
     ·回归结果及分析第44-47页
   ·我国股票IPO 高抑价现象的原因分析第47-51页
     ·行政主导的定价方式第47-48页
     ·政府人为的压低新股发行价格第48页
     ·一、二级市场不同的定价机制第48-49页
     ·IPO 定价的不合理第49页
     ·一、二级市场不同的定价基础第49-50页
     ·机构投资者比重不大且素质不高第50页
     ·市场的不完善造成发行者、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50-51页
     ·承销商在二级市场的托市行为第51页
   ·对策及建议第51-56页
     ·解决遗留下来的特殊股权问题,形成正常的股权结构第51-52页
     ·减少行政干预和控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第52-53页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第53页
     ·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第53-55页
     ·积极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培育出不同层次的市场结构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后记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一篇:股票价值估测方法选择--基于上市公司股票成长性视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