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近代、现代(1840~1949年)论文

在“革命”与“浪漫”之间--1937-1949年丰子恺、梁实秋小品散文美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8页
 一 本课题源起、研究综述与学术创新点第9-14页
 二 关于本文研究对象——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界定第14-18页
第一章 本时期散文的审美格调第18-27页
 第一节 本时期散文审美“主流”与“支流”第18-20页
  一 审美“主流”:“革命”第18-19页
  二 审美“支流”:艺术与革命的完美融合与背离第19-20页
 第二节 闲适幽默:小品散文的核心特点第20-23页
  一 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抒写第21-22页
  二 纯心灵的抒写第22-23页
 第三节 以丰子恺、梁实秋的小品散文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原由第23-27页
第二章 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美学特征第27-46页
 第一节 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背景解读第27-33页
  一 世俗文化背景第29-31页
  二 哲学思想渊源第31-33页
 第二节 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美学特质:“融”第33-39页
  一 “融”的思想内容第33-36页
  二 “融”的美学解读第36-39页
 第三节: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审美特征第39-46页
  一 “中和”审美观的基本内涵第39-40页
  二 “中和”与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审美特征第40-43页
  三 丰子恺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文化品格第43-46页
第三章 梁实秋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美学特征第46-65页
 第一节 梁实秋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背景解读第46-49页
  一 世俗文化背景第46-47页
  二 哲学思想渊源第47-49页
 第二节 梁实秋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美学特质:“闲趣”第49-59页
  一 “闲趣”的思想内容第49-55页
  二 “闲趣”的美学解读第55-59页
 第三节:梁实秋1937—1949 年小品散文的审美特征第59-65页
  一 “中和”与梁实秋1937—1949 小品散文的审美特征第59-61页
  二 梁实秋1937—1949 小品散文的文化品格第61-65页
结语第65-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后记第77-78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格调理论研究
下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叙事--以鲁迅、曹禺、穆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