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概况及特征 | 第11-12页 |
| ·审计风险相关理论 | 第12-14页 |
| ·审计风险的界定 | 第12-13页 |
| ·审计风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审计风险模型概述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6-26页 |
|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第16-17页 |
| ·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 | 第16页 |
| ·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 第16页 |
| ·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 第16页 |
| ·重点性与关键性原则 | 第16-17页 |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第17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17-22页 |
| ·源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 第17-18页 |
| ·源自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 第18-20页 |
| ·源自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 | 第20-21页 |
| ·源自审计环境的审计风险 | 第21-22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6页 |
| ·定量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方法 | 第22-25页 |
| ·定性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第26-43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34页 |
|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 | 第27-28页 |
|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和步骤 | 第28-29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4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 ·实例分析 | 第35-43页 |
| 第五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第43-49页 |
|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43-44页 |
| ·进行体制改革 | 第43页 |
| ·促进规模化发展 | 第43页 |
| ·规范审计收费制度 | 第43-44页 |
| ·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 | 第44页 |
| ·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44-45页 |
| ·加强风险意识 | 第44页 |
| ·重视审计独立性 | 第44-45页 |
|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 第45页 |
| ·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 | 第45页 |
|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45-47页 |
| ·全面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 | 第45-46页 |
| ·全面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 第46页 |
| ·完善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 第46-47页 |
|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 第47页 |
| ·从审计环境角度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47-49页 |
| ·加强监管力度 | 第47页 |
| ·完善执业环境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 | 第53-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