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2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UGPase及UGPase基因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 1.UGPase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13页 |
| (1) UGPase与蔗糖代谢 | 第11页 |
| (2) UGPase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 第11-13页 |
| 2.UGPase的定位、结构及酶学特征 | 第13-16页 |
| (1) UGPase的定位 | 第13页 |
| (2) UGPase的三维结构 | 第13-14页 |
| (3) UGPase的酶学特征 | 第14-16页 |
| 3.UGPase基因及其表达与调控 | 第16-19页 |
| (1) UGPase基因 | 第16-17页 |
| (2) UGPase的进化分析 | 第17-18页 |
| (3) UGPase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8-19页 |
| 4.转UGPase基因研究 | 第19-20页 |
|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甘蔗UGPas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2-42页 |
| 第一节 前言 | 第22页 |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 ·菌株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方法 | 第23-33页 |
| ·甘蔗UGPase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 第23-28页 |
| ·甘蔗叶与茎总RNA的提取 | 第23页 |
| ·PCR引物设计 | 第23页 |
| ·甘蔗叶与茎cDNA一链的合成 | 第23-24页 |
| ·PCR反应及其产物回收 | 第24-25页 |
| ·PCR回收产物的连接及转化 | 第25-26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26-28页 |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8页 |
| ·甘蔗UGPase基因cDNA的5′UTR及3′UTR的扩增 | 第28-31页 |
| ·甘蔗叶总RNA的提取 | 第28页 |
| ·引物设计 | 第28页 |
| ·cDNA一链的合成 | 第28页 |
| ·PCR扩增5′UTR及3′UTR | 第28-29页 |
| ·PCR回收产物的连接及转化 | 第29-30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30页 |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0-31页 |
| ·甘蔗UGPase基因DNA片段的克隆 | 第31-33页 |
| ·甘蔗叶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页 |
| ·PCR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 ·PCR反应及其产物回收 | 第32页 |
| ·PCR回收产物的连接及转化 | 第32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32-33页 |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3页 |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 ·甘蔗UGPase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 第33-36页 |
| ·甘蔗UGPase基因cDNA 5′UTR及3′UTR的扩增 | 第36-37页 |
| ·甘蔗UGPase基因DNA片段的克隆 | 第37-39页 |
| 第五节 讨论 | 第39-42页 |
| 第二章 甘蔗UGPase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拟南芥 | 第42-56页 |
| 第一节 前言 | 第42页 |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 ·菌株及质粒 | 第42页 |
|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 第三节 方法 | 第43-49页 |
| ·甘蔗UGPase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7页 |
| ·甘蔗UGPase-L基因的扩增 | 第43-44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6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6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46-47页 |
| ·转化农杆菌GV3101 | 第47-48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7页 |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47页 |
| ·农杆菌的鉴定 | 第47-48页 |
| ·转化拟南芥 | 第48-49页 |
|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48-49页 |
| ·拟南芥抗性苗的筛选 | 第49页 |
| ·拟南芥抗性苗的鉴定 | 第49页 |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甘蔗UGPase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9-50页 |
| ·农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50-51页 |
| ·拟南芥抗性苗的筛选 | 第51页 |
| ·拟南芥抗性苗的鉴定 | 第51-52页 |
| 第五节 讨论 | 第52-56页 |
| 第三章 甘蔗UGPase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64页 |
| 第一节 前言 | 第56页 |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 ·菌株及质粒 | 第56页 |
|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 第三节 方法 | 第56-60页 |
| ·甘蔗UGPase-L基因的扩增 | 第56-57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59页 |
| ·pQE表达系统 | 第57-58页 |
| ·载体构建 | 第58-59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59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59-60页 |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0页 |
| 第五节 讨论 | 第60-64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附录1 常用试剂、溶液配方 | 第66-68页 |
| 附录2 MS培养基的配置 | 第68-70页 |
| 附录3 符号缩略表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