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 | 第8页 |
·竞技体育指导健身,两个战略协调发展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对提高排球运动水平的意义 | 第9页 |
·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训练的意义 | 第9页 |
·对丰富排球训练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研究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排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专项身体素质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对男子排球身体形态的研究 | 第10-11页 |
·对少年男子排球身体素质的研究 | 第11页 |
·对排球后备力量的研究 | 第11-12页 |
·对少年排球科学选材的研究 | 第12页 |
·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 第15-20页 |
·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年龄、体重与身体形态状况 | 第15-16页 |
·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年龄、体重与身体形态状况分析 | 第16-17页 |
·对年龄、体重状况的分析 | 第16页 |
·对身高、手足间距、指间距的分析 | 第16-17页 |
·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描述 | 第17-20页 |
·大型化特征 | 第17-18页 |
·匀称化特征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 | 第20-25页 |
·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现状 | 第20-23页 |
·30m跑状况分析 | 第20-21页 |
·实心球掷远状况分析 | 第21页 |
·双摇跳绳状况分析 | 第21页 |
·V字移动状况分析 | 第21-22页 |
·立定跳远状况分析 | 第22页 |
·助跑摸高状况分析 | 第22-23页 |
·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征 | 第23-25页 |
·我国沪、浙、闽、粤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突出点 | 第23-24页 |
·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要求发展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特点 | 第24-25页 |
第4章 根据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寻求与发掘有特色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 第25-31页 |
·遵循身体素质训练原则 | 第25-26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25页 |
·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 | 第25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25-26页 |
·合理安排运动量原则 | 第26页 |
·渐进性原则 | 第26页 |
·根据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训练 | 第26页 |
·处理好各种素质之间的关系 | 第26页 |
·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色训练方法 | 第26-31页 |
·力量素质的特色训练方法 | 第27-28页 |
·速度素质的特色训练方法 | 第28-29页 |
·耐力素质的特色训练方法 | 第29页 |
·柔韧素质的特色训练方法 | 第29页 |
·灵敏素质的特色训练方法 | 第29-31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31-32页 |
第6章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个人简历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