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矫形学论文--口腔正畸学论文

矫治力作用下牙颌正畸的弹粘塑性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30页
   ·牙颌组织正畸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第14-17页
     ·应力分析法第14-15页
     ·有限元法第15-17页
   ·有限元法研究牙颌组织正畸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第17-28页
     ·牙颌组织三维空间信息获取方法第17-19页
     ·牙颌组织三维有限元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9-23页
     ·关于微植体支抗研究现状、进展第23-26页
     ·关于Forsus 矫治系统研究现状、进展第26-28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8-30页
2 牙颌组织及其矫治系统第30-47页
   ·牙齿及牙周组织第30-33页
     ·牙齿的数目、名称和次序第30-31页
     ·牙齿的解剖形态第31页
     ·牙体组织结构第31-32页
     ·牙周组织结构第32-33页
   ·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第33-37页
     ·上颌骨第33-35页
     ·下颌骨第35-36页
     ·颞下颌关节第36-37页
   ·牙弓、咬合及错牙合第37-39页
   ·安氏Ⅱ类错牙合形成机制第39-40页
     ·水平向的特征可分为六型第39页
     ·垂直向的特征可分为五型第39-40页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构成特点第40页
   ·功能矫治器的原理第40-42页
   ·种植体支抗第42-44页
   ·Forsus 矫治器第44-47页
3 计及时效特性的骨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第47-64页
   ·塑性理论的主要内容第47页
   ·常见的塑性屈服准则第47-51页
     ·Tresca 屈服条件第48-49页
     ·Mises 屈服条件第49页
     ·Coulomb-Mohr 屈服条件第49-50页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第50-51页
   ·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第51-56页
     ·一维应力状态下的弹粘塑性模型第51-52页
     ·过应力模型理论第52-53页
     ·Perzyna 弹粘塑性模型第53-55页
     ·规则化弹粘塑性模型第55-56页
   ·骨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及算法第56-64页
     ·骨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第56-57页
     ·完全隐式的回归影射算法第57-61页
     ·率相关塑性的完全隐式回归影射算法第61-64页
4 上颌骨微植体支抗三维重建和时效特性数值模拟第64-94页
   ·三维重建技术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第64-68页
     ·有限元模型图像的来源第64-65页
     ·三维重建的数据处理流程第65页
     ·利用Mimics 三维重建实体模型第65-68页
     ·利用RapidForm 对实体模型修复第68页
   ·ABAQUS 用户材料子程序的二次开发第68-72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整体实体建模第72-79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前处理第72-76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材料参数第76-77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载荷及边界条件第77-78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网格划分第78页
     ·讨论第78-79页
   ·不同矫治力下微植体支抗和上颌骨动力响应第79-89页
     ·不同矫治力下微植体支抗和上颌骨的应力状态分析第80-83页
     ·不同矫治力下微植体支抗和上颌骨应变状态分析第83-86页
     ·不同矫治力方向上颌骨模型数值模拟状态分析第86-89页
   ·不同加载时间上颌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9-94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应力状态分析第89-91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应变状态分析第91-92页
     ·微植体支抗-牙-上颌骨模型等效塑性应变分析第92-94页
5 FORSUS 矫治系统三维重建和时效特性数值模拟第94-118页
   ·三维重建的对象第94页
   ·FORSUS 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4-98页
     ·颌骨-牙列-托槽-弓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4-96页
     ·材料参数第96页
     ·接触条件及边界条件第96页
     ·有限元网格模型第96-98页
   ·“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弹粘塑性行为第98-101页
     ·“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弹粘塑性性质第98-99页
     ·不同时效“颌骨-颞下颌关节”的仿真分析第99-101页
     ·结论第101页
   ·不同垂直分力对颌骨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影响第101-107页
     ·计算工况第102-103页
     ·计算结果第103-106页
     ·不同垂直分力的下颌骨应力分布特点第106页
     ·不同垂直分力的下颌位移分布特点第106-107页
     ·讨论第107页
   ·不同加载角度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位移分析第107-113页
     ·结果与分析第109-112页
     ·讨论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页
   ·在加载角度为25°时下颌骨在不同矫治力下的力学响应第113-118页
     ·弓丝托槽及牙列的应力分布情况第113-115页
     ·下颌骨的等效塑性应变的分布情况第115页
     ·讨论第115-11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结论第118-119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附录第131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1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乳酸固载环糊精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下一篇:MKL1在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巨核细胞多倍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