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哺乳动物的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以及分类 | 第9页 |
·水通道蛋白的结构 | 第9-10页 |
·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10-11页 |
·水通道蛋白的组织分布 | 第11页 |
·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1-15页 |
·中枢神经系统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1-13页 |
·泌尿系统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3页 |
·呼吸系统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3页 |
·消化系统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3-14页 |
·水通道蛋白的其他功能 | 第14-15页 |
·水通道蛋白的调节 | 第15-16页 |
·蛋白激酶C(PKC) | 第15页 |
·PH 值 | 第15页 |
·激素 | 第15-16页 |
·温度 | 第16页 |
·补体 | 第16页 |
·其他 | 第16页 |
·两栖动物的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组织来源 | 第22页 |
·载体和宿主菌 | 第22页 |
·引物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试剂配置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基因克隆 | 第25-27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25页 |
·RT-PCR 扩增 | 第25-26页 |
·PCR 产物纯化与检测 | 第26页 |
·连接与转化 | 第26-27页 |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和菌液PCR 鉴定 | 第27页 |
·DNA 测序、分析与进化树构建 | 第27页 |
·半定量RT-PCR | 第27-29页 |
·首先选定参照基因 | 第27-28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28页 |
·总RNA 反转录 | 第28页 |
·PCR 循环数的确定 | 第28页 |
·半定量PCR 扩增 | 第28页 |
·电泳及灰度分析 | 第28-29页 |
4 结果 | 第29-50页 |
·黑斑蛙与中华大蟾蜍AQP1、AQP3、AQP5、AQPa2、GAPDH 和β-actin 基因的克隆 | 第29-33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29页 |
·黑斑蛙与中华大蟾蜍AQP1、AQP3、AQP5、AQPa2、GAPDH和β-actin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29页 |
·AQP1、AQP3、AQP5、AQPa2、GAPDH 和β-actin 基因阳性克隆的测序 | 第29-33页 |
·AQP1、AQP3、AQP5、AQPa2、GAPDH 和β-actin 基因序列分析 | 第33-49页 |
·序列分析 | 第33-38页 |
·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38-49页 |
·AQP1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39-41页 |
·AQP3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1-43页 |
·AQP5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3-45页 |
·AQPa2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5-47页 |
·聚类分析 | 第47-49页 |
·AQP1 基因的空间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健康成体黑斑蛙的AQP1 基因的空间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9页 |
·健康成体中华大蟾蜍的AQP1 基因的空间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0-55页 |
·黑斑蛙和和中华大蟾蜍AQP 基因 | 第50-52页 |
·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AQP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第52-53页 |
·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AQP1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 | 第53-54页 |
·全文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英文摘要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在 GeneBank 上注册的基因号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