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路客流空间运输联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述评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空间运输联系评价指标及系统模型 | 第18-26页 |
·运输联系生成与增长的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客运生成的评价指标 | 第18-19页 |
·客运增长的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运输联系分布与交流的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客运分布的评价指标 | 第20页 |
·地域间旅客交流的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空间运输联系系统模型 | 第22-26页 |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 第22-24页 |
·重力模型 | 第24-25页 |
·空间运输联系强度模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空间运输联系生成与增长规律 | 第26-38页 |
·运输联系生成规律 | 第26-33页 |
·生成量 | 第26-28页 |
·生成密度 | 第28-30页 |
·运输强度 | 第30-33页 |
·运输联系增长规律 | 第33-38页 |
·增长率 | 第33-35页 |
·弹性系数 | 第35-36页 |
·年均增长量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空间运输联系分布与交流规律 | 第38-58页 |
·运输联系的分布规律 | 第38-45页 |
·分布比 | 第38-40页 |
·地域分布非均衡系数 | 第40-41页 |
·洛伦兹曲线及集中化指数 | 第41-42页 |
·区位商 | 第42-45页 |
·运输联系的交流规律 | 第45-58页 |
·交流数据的处理与准备 | 第45-48页 |
·交流量分析 | 第48-50页 |
·首、次位联系城市分析 | 第50-55页 |
·公路客流的距离衰减规律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空间运输联系模型分析 | 第58-72页 |
·运输联系强度模型 | 第58-62页 |
·联系强度值分析 | 第58-60页 |
·综合地理区联系强度分析 | 第60-62页 |
·重力模型 | 第62-72页 |
·重力模型参数选取 | 第62页 |
·最大引力线和区域势能 | 第62-63页 |
·区域空间联系与节点分析 | 第63-68页 |
·潜能与客运量对比分析 | 第68-7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2-76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创新点 | 第74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