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扭曲效应及矫正机理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次第11-14页
图目录第14-16页
表目录第16-18页
1 导论第18-23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1-22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22-23页
2 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述评第23-32页
   ·内涵与作用机理第23-24页
   ·效应分解第24-26页
   ·关键效应的离析第26-27页
   ·模型解析第27-29页
   ·实证研究综述第29-30页
   ·简要的评论第30-32页
3 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扭曲:理论分析第32-68页
   ·能源密集型产品界定与贸易概述第32-44页
     ·能源密集型产业与产品的界定第32-39页
     ·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概述第39-44页
   ·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第44-52页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第44-47页
     ·技术效应的重要性第47-49页
     ·技术效应的分解第49-52页
   ·技术效应的作用机理、来源与影响因素第52-57页
     ·技术效应的作用机理第52-54页
     ·技术效应的来源与影响因素第54-57页
   ·要素比价扭曲情况下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第57-66页
     ·要素比价扭曲第57-61页
     ·要素比价扭曲对技术效应的制约第61-64页
     ·结构效应的扭曲及其对技术效应的制约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4 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扭曲效应Ⅰ第68-93页
   ·实证分析设计与数据说明第68-69页
   ·贸易所致经济与环境影响的简单检验第69-72页
   ·贸易环境效应的量值估计第72-76页
     ·环境效应的初步分解计算第72-73页
     ·贸易的环境效应量值估计第73-76页
   ·技术效应再探讨第76-82页
     ·技术效应的重要性检验第76-77页
     ·技术效应的来源与影响因素检验第77-82页
   ·环境扭曲效应Ⅰ:结构效应扭曲及其对技术效应的制约第82-91页
     ·结构效应扭曲第83-84页
     ·结构效应扭曲对技术效应的制约第84-85页
     ·结构效应扭曲对技术效应的制约机理与特征第85-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5 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扭曲效应Ⅱ第93-108页
   ·环境代价及其特性第93-94页
   ·环境代价相关比较利益扭曲的理论分析第94-96页
   ·环境代价及相关比较利益扭曲的定量估算第96-106页
     ·环境代价Ⅰ:能源机会成本第96-99页
     ·环境代价Ⅱ:环境容量资源成本第99-103页
     ·环境代价的进一步分析第103-105页
     ·环境扭曲效应Ⅱ:环境代价相关的比较利益扭曲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6 矫正环境扭曲效应与获取贸易利得的"两难"第108-119页
   ·出口量价矛盾及其产生条件第108-111页
   ·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现实条件第111-114页
     ·出口的大国效应检验第111-113页
     ·出口量额对出口价格的弹性估计第113-114页
   ·环境代价内部化所致贸易利得减少的定量估算第114-116页
   ·"两难"及其权衡:矫正环境扭曲效应的新思路第116-119页
7 "两难"的化解:基于多重激励相容的新型清洁发展机制(CDM)第119-146页
   ·清洁发展机制的内涵与本质第119-122页
     ·基于排污权交易原理促进要素比价的调整第120-121页
     ·基于交易主体的双赢促进节能减排第121-122页
   ·现有模式及交易市场的局限性第122-129页
     ·环境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第122-125页
     ·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潜在障碍第125-129页
   ·新型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实施模式第129-136页
     ·与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相关联第129-131页
     ·引入节能减排专业化主体第131-132页
     ·引入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第132-133页
     ·引入政府规划与协调下的CDM专业化主体第133-136页
   ·新型清洁发展机制对环境扭曲效应的矫正第136-143页
     ·以竞争性CDM市场促进要素比价的调整第136-139页
     ·以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和利益共生化解"两难"第139-143页
   ·新型清洁发展机制的多重激励相容特征第143-146页
8 结论与启示第146-149页
   ·基本结论第146-148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6页
附录1:附图表第166-169页
附录2:数学证明第169-176页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下一篇: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