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 1 材料与试剂 | 第12页 |
| 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2-13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 结果 | 第17-27页 |
| 1 各组大鼠基础情况比较 | 第17页 |
| 2 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比较 | 第17-19页 |
| 3 各组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 | 第19-21页 |
| 4 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的变化 | 第21-23页 |
| 5 各组大鼠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 第23页 |
| 6 各组大鼠碱缺失、血乳酸和PH 值的变化 | 第23-26页 |
| 7 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32页 |
| 1 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27页 |
| 2 腹腔复苏 | 第27-28页 |
| 3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终点的选择以及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 4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 第29-3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综述 | 第36-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作者简历 | 第45-46页 |
| 导师评语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