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 第13-14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关税同盟理论 | 第14-15页 |
·大市场理论 | 第15页 |
·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梯度推移理论 | 第16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17页 |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客观要求 | 第17-19页 |
第3章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 第19-39页 |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 第19-21页 |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 第23-29页 |
·区位优势 | 第24页 |
·自然资源 | 第24-26页 |
·产业优势 | 第26-28页 |
·人力资源 | 第28-29页 |
·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 第29-37页 |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 第29-32页 |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中部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约束 | 第37-39页 |
·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约束 | 第37-38页 |
·正式制度方面的约束 | 第38页 |
·缺乏可行的实施机制 | 第38-39页 |
第4章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多重博弈均衡 | 第39-45页 |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 | 第39-41页 |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与其他区域地方政府的区域博弈 | 第41-43页 |
·中部地区各省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43-45页 |
第5章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借鉴 | 第45-50页 |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以欧盟为例 | 第45-47页 |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和实质 | 第45页 |
·欧盟一体化模式的特点 | 第45-47页 |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以长三角为例 | 第47-49页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 第48页 |
·长三角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几点启示 | 第49-50页 |
第6章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制度创新的总目标和思路 | 第50页 |
·总目标 | 第50页 |
·战略思路 | 第50页 |
·营造产业内组织与分工的条件和环境 | 第50-51页 |
·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 | 第51页 |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51页 |
·强化经济圈、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 第51-52页 |
·建立地方政府间联席、对话的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 | 第52-5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