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导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概念和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14-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小额信贷存在的理论假设 | 第16页 |
·小额信贷的基础理论之一:穷人应该享受其基本人权即信贷权 | 第16-17页 |
·小额信贷的基础理论之二:市场失灵导致穷人信贷的缺失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发展历程回顾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文章结构 | 第20-21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1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1-22页 |
2. 我国现行的小额信贷模式 | 第22-27页 |
·乡村银行模式—NGO组织 | 第22-23页 |
·优点 | 第22-23页 |
·缺点 | 第23页 |
·政策性扶贫农户小额信贷项目 | 第23-24页 |
·优点 | 第23页 |
·缺点 | 第23-24页 |
·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模式 | 第24-25页 |
·优点 | 第24-25页 |
·缺点 | 第25页 |
·商业性小额信贷模式 | 第25-27页 |
·优点 | 第26页 |
·缺点 | 第26-27页 |
3. 我国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案例分析 | 第27-38页 |
·NGO模式的案例:易县的扶贫模式 | 第27-30页 |
·运作模式与特点 | 第27-29页 |
·成功的经验和发展中的不足 | 第29-30页 |
·政策性扶贫模式:洛南模式 | 第30-32页 |
·运作模式与特点 | 第30-31页 |
·成功的经验和发展中的不足 | 第31-32页 |
·小额信贷联保贷款模式:丹凤模式 | 第32-35页 |
·运作模式与特点 | 第32-33页 |
·成功的经验和发展中的不足 | 第33-35页 |
·商业性小额信贷模式:平遥模式 | 第35-38页 |
·运作模式与特点 | 第35页 |
·成功的经验和发展中的不足 | 第35-38页 |
4. 国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38-47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 | 第38-40页 |
·格莱珉银行的第一代运作模式 | 第38-39页 |
·格莱珉银行的第二代运作模式 | 第39页 |
·成功经验 | 第39-40页 |
·不足之处 | 第40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部(BRI-UD)模式 | 第40-42页 |
·模式介绍 | 第40-41页 |
·运作模式和特点 | 第41页 |
·成功经验 | 第41-42页 |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 第42-43页 |
·模式介绍 | 第42页 |
·运作机制和成功经验 | 第42-43页 |
·其它模式:美国的社区银行 | 第43-44页 |
·模式介绍 | 第43-44页 |
·成功经验和特点 | 第44页 |
·国外成功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7页 |
·必须获得政府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 第44-45页 |
·利率市场化是必然选择 | 第45页 |
·必须与当地情况紧密结合 | 第45页 |
·人员培训直接影响到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45页 |
·适宜的贷款管理政策是小额信贷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 | 第45-47页 |
5. 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完善及推广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正确区分小额信贷和政府扶贫机构并努力构造多层次的小额信贷金融体系 | 第47-48页 |
·提高小额信贷借贷双方的基本素质 | 第48-49页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9-50页 |
·加快小额信贷农户征信体系的建立 | 第50页 |
·小额信贷保险模式的提出 | 第50-53页 |
·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必要性 | 第50-51页 |
·推广小额信贷保险可能面临的挑战 | 第51-52页 |
·可以尝试的模式:小额信贷和养老保险的结合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