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策、政论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导论第9-23页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第9-15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5页
 二、基本思路及主要观点第15-19页
  (一) 选题趣旨第15-16页
  (二) 基本思路第16-17页
  (三) 主要观点第17-19页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第19-2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9-21页
  (二) 论文架构第21-23页
第一章 政治公正的基本范畴第23-43页
 一、国家政治公正的涵义与特征第23-29页
  (一) 政治公正的概念界定第23-27页
  (二) 国家政治公正的基本特征第27-29页
 二、政治公正的社会功能第29-32页
  (一) 捍卫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第29-30页
  (二) 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30-31页
  (三) 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第31页
  (四) 培育和提升公民社会道德水准第31页
  (五) 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道德基础和价值规范第31-32页
 三、政治公正的影响因素第32-38页
  (一) 历史传统的影响第32-34页
  (二)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34-36页
  (三)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36-38页
 四、政治公正的基本原则第38-43页
  (一) 机会均等原则第39-40页
  (二) 程序公正原则第40-41页
  (三) 平等自由原则第41页
  (四) 普遍受益原则第41-42页
  (五) 合理调剂原则第42-43页
第二章 政治公正的理论发展第43-69页
 一、国家政治公正思想的初步形成第43-51页
  (一) 国家政治公正思想的萌芽阶段第43-44页
  (二) 国家政治公正思想的理论化阶段第44-51页
 二、国家政治公正思想的多元发展第51-55页
  (一) 人道主义的国家政治公正观第51-52页
  (二) 功利主义的国家政治公正观第52-53页
  (三) 自由主义的国家政治公正观第53-55页
 三、国家政治公正思想的当代论争第55-61页
  (一) 罗尔斯的社会公正理论第56-57页
  (二) 诺齐克的程序公正理论第57-59页
  (三) 沃尔泽等人的社群主义公正理论第59-61页
 四、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公正的理论梳理第61-69页
  (一) 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深刻批判第61-63页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观的理论内涵第63-66页
  (三)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观的一般特点第66-69页
第三章 我国政治公正发展的现状分析第69-99页
 一、我国政治发展理念的公正状况第69-77页
  (一)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观的继承与发展第69-74页
  (二) 我国未来政治公正发展需认清的几个层面问题第74-77页
 二、我国国家制度体系的公正状况第77-83页
  (一) 有关国家制度公正的标准问题第78-79页
  (二) 我国政治制度的总体公正表现第79-82页
  (三) 我国政治制度未来需继续完善的领域第82-83页
 三、我国社会公共政策的公正状况第83-90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成就第84-86页
  (二) 我国社会政策现存的一些不足之处第86-88页
  (三) 我国社会政策未来发展的注意事项第88-90页
 四、我国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状况第90-99页
  (一) 公正化取向的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成就第90-94页
  (二) 我国政府行政今后仍需完善之处第94-99页
第四章 我国政治公正发展的未来取向第99-127页
 一、从“宪政公正”向“行政公正”的思想观转变第99-107页
  (一) 从宪政公正向行政公正转变的必要性第99-101页
  (二) 推进我国行政公正的主要途径第101-104页
  (三) 西方国家行政公正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第104-107页
 二、从“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的权力观转变第107-113页
  (一) 传统全能型政治国家的弊端第107-109页
  (二) 构建公民社会的意义与方略第109-111页
  (三) 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间的良性互动第111-113页
 三、从“效率优先”向“均衡发展”的政策观转变第113-119页
  (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提出背景及历史进步性第114-115页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消极影响第115-117页
  (三) 立足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第117-119页
 四、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体制观转变第119-127页
  (一) 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所遭遇的挑战及弊端第120-122页
  (二)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特征第122-124页
  (三)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第124-127页
第五章 我国政治公正发展的社会保障第127-155页
 一、完善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公正第127-134页
  (一) 改革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第127-130页
  (二) 加强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民主理论研究第130-132页
  (三) 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制度体系第132-134页
 二、扩大和深化国家的社会调剂第134-141页
  (一) 加强社会调剂的必要性第134-137页
  (二) 社会调剂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137-139页
  (三) 国家在进行社会调剂时的注意事项第139-141页
 三、推进人本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第141-148页
  (一) 人的发展对政治公正的深远影响第141-143页
  (二) 我国当代人权发展思想的缺陷与不足第143-145页
  (三) 完善人权发展理念的现代价值取向第145-148页
 四、培育新型的国家政治文化观第148-155页
  (一) 我国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第148-150页
  (二) 我国政治文化积弱的原因第150-152页
  (三) 重构我国政治文化的路径第152-155页
小结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6页
在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相关成果第166-167页
中文摘要第167-169页
ABSTRACT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
下一篇:俄罗斯民主化研究(1992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