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导论 | 第7-2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概念辨析 | 第16-20页 |
四、分析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五、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六、论文的难点与创新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地缘政治学的历史与发展 | 第27-61页 |
一、地缘政治学萌芽:从人境关系看环境与国家行为 | 第27-31页 |
二、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层次分析 | 第31-46页 |
(一) 单元分析:地理因素与国家权力的地缘政治研究 | 第32-35页 |
(二) 系统分析:两极对峙的地缘政治结构 | 第35-46页 |
三、多维视角的新地缘政治学 | 第46-61页 |
(一) 新世界秩序地缘政治学 | 第47-55页 |
(二) 新的权力因素的凸现:地缘政治理论的新型结构模式 | 第55-61页 |
第二章 冲突:地缘政治理论的主导观念 | 第61-77页 |
一、人境关系的地缘政治思想体现冲突性的世界观 | 第61-62页 |
二、冲突性地缘政治观在传统理论中的主导地位 | 第62-68页 |
(一) 单元分析:国家权力的增长与冲突性地缘政治观 | 第63-64页 |
(二) 冲突性观念在全球视野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 第64-68页 |
三、新地缘政治学的冲突性内核 | 第68-77页 |
(一) 新世界秩序地缘政治学与冲突性观念 | 第69-73页 |
(二) 新型地缘政治结构理论仍然体现冲突性的世界观 | 第73-77页 |
第三章 冲突性地缘政治观的现实主义内涵 | 第77-99页 |
一、冲突性观念指导下的地缘政治学的总体特征 | 第77-85页 |
(一) 对抗冲突的理论内核 | 第77-80页 |
(二) 追求控制力的理论目标 | 第80-82页 |
(三) 大国中心的世界秩序 | 第82-85页 |
二、冲突性观念下的理论对现实主义哲学的依附性 | 第85-92页 |
(一) 冲突性地缘政治思想符合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 | 第85-87页 |
(二) 冲突性观念主导下的理论体现现实主义的权力观 | 第87-89页 |
(三) 地缘政治理论构建的世界秩序模式与现实主义相一致 | 第89-92页 |
三、冲突性观念的桎梏 | 第92-99页 |
(一) 依附于权力政治哲学的消极后果 | 第92-94页 |
(二) 极端冲突性观念的后果:地缘政治学的终结 | 第94-99页 |
第四章 联合的可能性:地缘政治哲学的重建 | 第99-122页 |
一、联合性地缘政治观的历史与现实 | 第100-109页 |
(一) 联合性地缘政治观的历史总结 | 第101-107页 |
(二) 现实验证:地区主义趋势表明联合观念的兴起 | 第107-109页 |
二、联合性地缘政治观的现实基础:地缘因素与国际合作 | 第109-115页 |
三、联合性地缘政治观念的建构:由冲突向联合过渡的现实性 | 第115-122页 |
第五章 “和谐世界”:中国对联合性地缘政治观的实践 | 第122-142页 |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地缘政治解读 | 第122-127页 |
(一) 非对抗性的理论内核 | 第124-125页 |
(二) 不谋求控制力的权力来源 | 第125-126页 |
(三) 共有平等的和谐世界秩序 | 第126-127页 |
二、联合的地缘政治思想中透视中国未来的地缘政治战略 | 第127-142页 |
(一) “联合性”地缘政治观念下中国的半岛战略 | 第129-133页 |
(二) “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的中亚战略 | 第133-142页 |
结论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1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 | 第151-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
中文摘要 | 第153-156页 |
ABSTRACT | 第156-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