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研究背景第13-17页
   ·研究意义第17-20页
   ·橡胶支座及串联体系稳定性现状及分析第20-25页
     ·橡胶支座及串联系统稳定性的国外研究概况第20-22页
     ·橡胶支座及串联系统稳定性的国内研究概况第22-25页
   ·后屈曲及大变形研究概述第2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课题有关的基金项目第26-27页
第2章 计算方法和橡胶隔震支座简介第27-38页
   ·引言第27页
   ·微分求积法第27-31页
     ·微分求积法基本原理第27-29页
     ·权系数的计算第29-30页
     ·节点的选取第30-31页
   ·微分求积单元法第31-32页
   ·隔震支座第32-37页
     ·隔震支座概述第32-34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计算参数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弹性屈曲第38-57页
   ·引言第38-39页
   ·串联隔震体系的弹性屈曲第39-47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传递矩阵第39-41页
     ·串联隔震体系的临界荷载控制方程第41-43页
     ·算例分析第43-46页
     ·结论第46-47页
   ·串联隔震体系的水平刚度及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第47-51页
     ·水平刚度计算公式第47页
     ·水平刚度参数分析第47-48页
     ·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加连梁串联隔震系统的弹性屈曲第51-56页
     ·稳定性分析的点矩阵第52-53页
     ·临界荷载控制方程第53-54页
     ·算例分析第54-56页
     ·结论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梁柱的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第57-78页
   ·引言第57-58页
   ·基于 Euler 梁理论的后屈曲及大变形第58-69页
     ·后屈曲分析第58-64页
     ·大变形分析第64-69页
   ·基于 Timoshenko 梁理论的后屈曲及大变形第69-77页
     ·控制方程第70-71页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第71页
     ·微分求积格式第71-72页
     ·算例分析第72-76页
     ·结论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第78-101页
   ·引言第78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后屈曲和大变形第78-89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刚度第78-80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第80-81页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第81-82页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微分求积格式第82页
     ·算例分析第82-89页
     ·结论第89页
   ·串联隔震体系后屈曲及大变形第89-100页
     ·串联隔震体系控制方程第89-91页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第91-92页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微分求积格式第92页
     ·算例分析第92-100页
     ·结论第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拟静力试验第101-113页
   ·引言第101页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的制作第101-103页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与支座第101-102页
     ·悬臂柱的设计与制作第102-103页
   ·试验装置第103-104页
   ·加载制度第10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4-112页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 RC1 和 RC2第104-108页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 RC3 和 RC4第108-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7-128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3Si基过渡金属硅化物渗层及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非均匀光照图像的灰度校正与分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