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中国“意象”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 第11-24页 |
第一节 “意象”理论萌芽于对“道”的体认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意象理论成长中的人文性内涵 | 第13-17页 |
第三节 意象理论成熟于对审美意象的追求 | 第17-24页 |
第二章 中国意象理论对西方意象理论的影响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中西传统意象理论的共场——“象”概念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庞德与中国意象诗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西方意象理论(诗歌)的理论解读 | 第29-34页 |
(一) 二十世纪西方意象理论(主要是诗歌)的语言观 | 第29-31页 |
(二) 二十世纪西方意象理论(主要是诗歌)的哲学观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意象理论在中国美学中的现代转型 | 第34-49页 |
第一节 意象理论在中西思想会冲结合中的转型 | 第34-44页 |
(一) 以西释中 | 第34-39页 |
(二) 本土性研究——延续中国古典美学血液之命脉 | 第39-42页 |
(三) 贯通融合——吞吐中西文化思想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语言的现代性转型 | 第44-49页 |
(一) 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 | 第45-47页 |
(二) 意象与语言的关系——由同一性走向悖论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