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改性纳米流体的相变换热特性及其在重力热管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符号表第10-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纳米流体第16-22页
     ·纳米流体的制备第17页
     ·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分析第17-21页
     ·纳米颗粒的微观特性第21-22页
   ·纳米流体的物性参数第22-24页
     ·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研究第22-23页
     ·纳米流体的粘度研究第23-24页
   ·纳米流体的池内沸腾换热特性研究第24-34页
     ·池内沸腾中纳米流体对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第24-30页
     ·池内沸腾中纳米流体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第30-34页
   ·纳米流体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第34-35页
   ·纳米流体在重力热管中的换热特性研究第35-40页
     ·重力热管的基本特性第35-38页
     ·纳米流体在重力热管中的换热特性研究第38-40页
   ·已有的一般流体沸腾换热的机理分析和预示公式第40-43页
     ·沸腾换热系数的分析第40-42页
     ·临界热流密度的分析第42-43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43-46页
第二章 改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表征第46-58页
   ·改性纳米流体的制备第46-48页
     ·表面改性的机理第46页
     ·改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6-47页
     ·改性纳米流体的制备第47-48页
   ·改性纳米颗粒的结构及表征第48-52页
     ·纳米流体的照片第48页
     ·TEM第48-50页
     ·粒径分布第50页
     ·FTIR第50-51页
     ·TGA第51页
     ·DSC第51-52页
   ·改性纳米流体的物性参数第52-56页
     ·导热系数第53-54页
     ·粘度第54-55页
     ·表面张力第55-56页
     ·其它物性参数第56页
   ·结论第56-58页
第三章 改性纳米流体的池内沸腾换热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第58-86页
   ·池内沸腾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第58-66页
     ·实验装置第58-63页
     ·实验工况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64页
     ·实验数据导出第64-65页
     ·误差分析第65-66页
   ·加热表面的表面特性第66-73页
   ·实验的可靠性验证第73页
   ·改性纳米流体的池内沸腾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73-80页
     ·沸腾换热系数的研究第73-79页
     ·临界热流密度的研究第79-80页
   ·常规纳米流体的池内沸腾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80-84页
   ·结论第84-86页
第四章 改性纳米流体在热虹吸管中的换热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第86-109页
   ·热虹吸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第86-92页
     ·实验装置第86-89页
     ·实验工况第89页
     ·实验方法第89-90页
     ·实验数据导出第90-91页
     ·误差分析第91-92页
   ·传热面的表面特性第92-95页
   ·改性纳米流体在热虹吸管中的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95-102页
     ·蒸发换热特性第95-99页
     ·最大热流密度第99-100页
     ·冷凝换热特性第100-102页
     ·热阻第102页
   ·常规纳米流体在热虹吸管中的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102-108页
     ·蒸发换热特性第102-103页
     ·最大热流密度第103-105页
     ·冷凝换热特性第105-107页
     ·热阻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09页
第五章 改性纳米流体在回路型重力热管中的换热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第109-126页
   ·回路型重力热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第109-112页
     ·实验装置第109-112页
     ·实验工况第112页
     ·实验方法第112页
     ·实验数据导出第112页
     ·误差分析第112页
   ·传热面的表面特性第112-114页
   ·改性纳米流体在回路型重力热管中的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114-119页
     ·蒸发换热特性第114-117页
     ·冷凝换热特性第117-119页
     ·热阻第119页
   ·常规纳米流体在回路型重力热管中的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第119-124页
     ·蒸发换热特性第119-122页
     ·冷凝换热特性第122页
     ·热阻第122-124页
   ·结论第124-12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32页
   ·本研究工作总结第126-130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130-131页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专利第142-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下一篇:超细煤粉O2/CO2燃烧及NOx异相还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