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流行病学与防疫论文--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文--流行病学各论论文

杯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4页
符号说明第24-25页
主要试剂第25-26页
主要仪器第26-28页
第一章 综述第28-53页
 1 历史回顾第28-30页
   ·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的发现第28-30页
 2 分子生物学第30页
 3 分类学第30-31页
 4 细胞培养第31页
 5 理化特征第31-32页
 6 病毒粒子结构第32-33页
 7 基因组结构第33-34页
 8 病毒蛋白第34-35页
   ·结构蛋白第34页
   ·非结构蛋白第34-35页
     ·ORF1 的蛋白酶解加工第34-35页
     ·非结构蛋白结构与功能第35页
 9 复制模型第35-36页
 10 遗传分类与重组第36-37页
   ·诺如病毒遗传分类第36页
   ·札幌病毒遗传分类第36-37页
 11 基因重组第37-38页
 12 检测方法第38-40页
   ·电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第39页
   ·RT-PCR第39页
   ·免疫测定第39-40页
   ·血清学检测第40页
 13 流行病学第40-44页
 14 环境中的杯状病毒第44-45页
 15 致病机理及组织嗜性第45-46页
 16 跨种间感染风险第46-47页
 17 受体研究第47-50页
   ·研究进展第47-48页
   ·受体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48-50页
 18 问题与展望第50-53页
   ·分子流行病学与基因重组第50-51页
   ·致病机理与动物模型第51-52页
   ·SaV 的受体研究第52-53页
第二章 杯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第53-103页
 第一节 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猪札幌病毒疑导致仔猪腹泻第53-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8页
   ·样品来源第53-54页
   ·实验动物第54页
   ·HEV RNA 的检测第54-57页
   ·动物感染实验第57-58页
  2 实验结果第58-59页
   ·病毒感染情况第58页
   ·序列进化分析第58-59页
   ·动物回归实验第59页
  3 讨论第59-60页
 第二节 华东地区猪杯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第60-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样品采集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2页
   ·序列分析第62页
   ·统计分析第62页
  2 实验结果第62-66页
   ·SaV 和NoV 检测结果第62-63页
   ·统计分析第63-64页
   ·进化分析第64-66页
  3 讨论第66-68页
 第三节 贵州地区猪杯状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第68-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样品来源及其处理方法第68-69页
   ·HEV、NoV 和SaV RNA 的检测第69-71页
   ·序列分析第71页
   ·统计分析第71页
  2 实验结果第71-74页
   ·检测结果第71-72页
   ·序列分析第72-74页
  3 讨论第74-76页
 第四节 中国猪SaV 代表毒株全基因组分析第76-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1页
   ·样品采集第76-77页
   ·全基因组克隆第77-80页
   ·序列分析第80-81页
   ·ORF23′末端部分序列分析第81页
  2 结果第81-87页
   ·基因组结构第81-87页
  3 讨论第87-88页
 第五节 上海地区门诊儿童的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基因重组分析第88-10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8-95页
   ·样品采集第88页
   ·实验方法第88-94页
   ·序列分析第94-95页
  2 结果第95-101页
   ·检测结果第95页
   ·序列分析第95-96页
   ·全基因组分析第96-97页
   ·重组分析第97-101页
  3 讨论第101-103页
第三章 猪SaV 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第103-142页
 第一节 猪SaV 小型猪感染模型的建立第103-119页
  1 材料第104页
   ·实验动物第104页
   ·病毒第104页
   ·抗体第104页
  2 方法第104-107页
   ·动物分组第104页
   ·病毒接种第104-105页
   ·病毒接种后的临床症状观察第105页
   ·间接免疫荧光第105-106页
   ·病理切片第106页
   ·透射电镜观察第106-107页
   ·RT-PCR 检测各组织以及血清、粪便的病毒RNA第107页
   ·血常规检测第107页
  3 结果第107-117页
   ·临床症状第107-108页
   ·血常规第108-110页
   ·剖检病理变化第110-112页
   ·组织切片观察第112-114页
   ·免疫荧光第114页
   ·扫描电镜第114-116页
   ·透射电镜第116-117页
   ·各组织以及血清、盲肠内容物的病毒RNA第117页
  4 讨论第117-119页
 第二节 连接黏附分子1(JAM-1)作为猪SaV 受体的可能性研究第119-1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9-122页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119-120页
   ·实验方法第120-122页
  2 结果第122-123页
   ·猫JAM-1 多抗与LLC-PK 细胞间的免疫交叉反应第122页
   ·猫JAM-1 多抗阻断病毒感染效果第122-123页
  3 讨论第123-125页
 第三节 VOPBA 和Co-IP 法筛选猪SaV 候选受体及MHC-1 与病毒结合的验证第125-1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5-131页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125-126页
   ·方法第126-131页
  2 实验结果第131-140页
   ·VOPBA 及蛋白质鉴定结果第131-134页
   ·候选蛋白分析第134-136页
   ·CO-IP 筛选结果第136-139页
   ·MHC-I 与Cowden 毒株的Co-IP 结果第139-140页
  3 讨论第140-142页
第四章 人NoV 病毒GII-4、GII-12 样颗粒的表达第142-1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3-155页
   ·毒株、质粒与菌株第143页
   ·入门重组载体的构建第143-155页
 2 结果第155-159页
   ·入门重组载体的构建第155-156页
   ·VP1(194)-EGFP 感染Sf9 细胞的荧光观察第156-157页
   ·Western-blot 检测蛋白的表达第157页
   ·High-Titer Viral Stock第157-158页
   ·VLPs 的表达第158页
   ·VLPs 的IEM 观察第158-159页
 3 讨论第159-161页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所申请专利第180-182页
致谢第182-185页
附件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颁历制度研究
下一篇:ClO2消毒过程中抗生素及亚硝基二甲胺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