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志贺氏菌的简介 | 第7-10页 |
·志贺氏菌的概况 | 第7页 |
·志贺氏菌的危害性 | 第7-8页 |
·志贺氏菌的致病机理 | 第8-9页 |
·志贺氏菌的毒力基因 | 第9-10页 |
·蛋白质组学简介 | 第10-12页 |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 第10-11页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菌株 | 第14页 |
·主要化学试剂与耗材 | 第14页 |
·主要仪器与分析软件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9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14-15页 |
·细菌培养 | 第15页 |
·全菌蛋白样品制备 | 第15页 |
·双向电泳 | 第15-17页 |
·图像扫描 | 第17页 |
·胶内酶切 | 第17页 |
·胰酶解肽段混合物的MALDI-TOF/TOF 质谱检测 | 第17-18页 |
·数据库查询 | 第18页 |
·蛋白质表达情况的分析 | 第18页 |
·代谢通路分析 | 第18页 |
·高丰度蛋白及分析 | 第18页 |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及疏水性的主要平均值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9-39页 |
·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 第19-28页 |
·不同浓度的均一胶和不同梯度的梯度胶对电泳的影响 | 第19-20页 |
·痢疾杆菌全细胞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和蛋白鉴定 | 第20页 |
·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20-28页 |
·志贺氏菌福氏 2a 2457T 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8-39页 |
·温度差异 | 第28-35页 |
·时相差异 | 第35-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39页 |
·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表 | 第45-8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