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青蒿植物学性状 | 第11页 |
·青蒿形态特征 | 第11页 |
·青蒿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2 青蒿分布与种质资源 | 第11-12页 |
3 青蒿的药用功效及其青蒿素的研究 | 第12-14页 |
·青蒿的中药功效 | 第12-13页 |
·青蒿素及其功效 | 第13页 |
·青蒿素在青蒿植株中的分布 | 第13页 |
·青蒿的分离提取方法 | 第13-14页 |
4 组织培养在青蒿上应用的研究 | 第14-16页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6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青蒿外植体材料灭菌的研究 | 第17-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供试材料灭菌 | 第17页 |
·外植体的切取 | 第17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17-18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3 讨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青蒿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 第20-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与外植体 | 第20页 |
·诱导愈伤组织及芽的材料 | 第20页 |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材料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培养条件 | 第2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及芽诱导的影响 | 第21-25页 |
·不同培养基对茎段愈伤组织及芽诱导的影响 | 第21-23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培养基对花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差异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带腋芽茎段和嫩叶是青蒿愈伤组织诱导的合适材料 | 第27页 |
·TDZ是青蒿茎段直接诱导不定芽发生的良好调节剂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青蒿愈伤组织分化的研究 | 第28-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及外植体 | 第28页 |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材料 | 第28页 |
·愈伤组织增殖、继代培养材料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不定芽、胚状体分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愈伤组织增殖、继代培养对分化及小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不定芽、胚状体分化的影响不同 | 第30-31页 |
·愈伤组织增殖、继代培养后,其分化率下降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根的诱导及小苗移栽 | 第3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诱导发根材料 | 第32页 |
·移栽材料 | 第32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32页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数据统计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不同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33-34页 |
·小苗移栽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六章 蛋白质和POD同工酶分析 | 第35-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蛋白质分析材料 | 第35页 |
·POD同工酶分析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凝胶及电泳 | 第36页 |
·染色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青蒿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质差异 | 第36-37页 |
·青蒿不同组织中的POD同工酶分析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具胚状体的愈伤组织与大田株的嫩叶、嫩根的蛋白质谱带相似程度较高 | 第38-39页 |
·不同器官、组织POD酶同工酶谱带条数存在差异 | 第39-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