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纳米金探针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 ·纳米金探针 | 第11-13页 |
| ·压电免疫传感器 | 第13-18页 |
| ·压电免疫传感理论 | 第13-14页 |
|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种类 | 第14-15页 |
| ·免疫材料的固定化方法 | 第15-18页 |
| ·电化学酶传感器 | 第18-20页 |
|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种类 | 第18页 |
| ·电流型酶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 第18-20页 |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新材料得到大力开发和应用 | 第20页 |
| ·新工艺得到广泛采用 | 第20-21页 |
| ·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 | 第21页 |
| ·研究仿生传感器 | 第21页 |
| ·生物传感器的市场化 | 第21页 |
| ·本研究论文的构想 | 第21-23页 |
| 第2章 一种新的纳米金半网状膜的酶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 第23-32页 |
| ·前言 | 第2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纳米金的合成 | 第24页 |
| ·酶标纳米金半网络复合物的制备 | 第24页 |
| ·电极的修饰 | 第24-25页 |
| ·H_2O_2 的检测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 ·酶标纳米金半网络物的形成 | 第25页 |
| ·纳米金半网状物的表征 | 第25-27页 |
| ·实验条件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传感器的性能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纳米金-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CA15-3 的压电免疫检测 | 第32-42页 |
| ·前言 | 第32-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 ·金纳米颗粒和碳酸钙微颗粒的制备 | 第33页 |
| ·纳米金-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34页 |
| ·QCM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 ·纳米金-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37页 |
|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37页 |
| ·抗体固定的免疫活性对比 | 第37-38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 ·压电传感器的性能 | 第39-40页 |
| ·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于酵母细胞作固定化材料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压电免疫传感器 | 第42-52页 |
| ·前言 | 第42-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 ·基于酵母细胞的抗体固定化程序 | 第44页 |
| ·戊二醛固定化方法 | 第44-45页 |
| ·压电免疫检测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酵母细胞的固定 | 第45-46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6-48页 |
| ·抗体免疫活性的考察 | 第48-49页 |
| ·不同固定化条件的传感特性比较 | 第49-50页 |
| ·传感器的再生 | 第50页 |
| ·实际样本分析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6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