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流程及法律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主要流程分析 | 第10-11页 |
一、前期开发阶段 | 第10-11页 |
二、工程建设阶段 | 第11页 |
三、商品房交易阶段 | 第11页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法律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第二章 合作开发房地产法律问题研究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 第15-17页 |
一、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概念 | 第15页 |
二、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合作开发房地产的类型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效力分析 | 第18-24页 |
一、影响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效力的因素 | 第18-21页 |
二、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名不副实”情形及其处理 | 第21-22页 |
三、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无效的情形及处理 | 第22-24页 |
第四节 合作开发房地产的风险防范 | 第24-27页 |
一、对合作伙伴的资信调查 | 第24-25页 |
二、对作为合作开发条件的建设用地状况调查 | 第25页 |
三、拟定完善的合同条款 | 第25-26页 |
四、合理分配项目管理权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 第27-39页 |
第一节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概念与性质 | 第27-30页 |
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概念 | 第27页 |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适用主体分析 | 第30-32页 |
一、勘察、设计合同的承包人可以成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 | 第30-31页 |
二、装修合同的承包人可以成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 | 第31-32页 |
三、分包合同的实际施工人不能作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 | 第32页 |
第三节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受偿范围分析 | 第32-34页 |
一、关于“垫资施工”形成的工程价款能否行使优先受偿权的问题 | 第32-33页 |
二、关于承包人的预期利润能否行使优先受偿权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与解决 | 第34-36页 |
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权与抵押权的冲突与解决 | 第34-35页 |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消费者权益的冲突与解决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对银行业的影响及风险防范 | 第36-39页 |
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对银行贷款抵押权的冲击 | 第36-37页 |
二、银行在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前提下的相应对策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房地产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 第39-48页 |
第一节 房地产登记概述及制度现状 | 第39-42页 |
一、房地产登记概述 | 第39-40页 |
二、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现状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2-44页 |
一、房地产登记法律依据的混乱问题 | 第42页 |
二、房地产登记机构的“两类多级”问题 | 第42-43页 |
三、房地产登记的效力模式选择问题 | 第43-44页 |
四、房地产登记制度城乡差异问题 | 第44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思考 | 第44-48页 |
一、建立统一的登记机构 | 第45-46页 |
二、明确统一的不动产登记范围 | 第46页 |
三、制定统一的登记程序 | 第46-47页 |
四、选择合理的登记效力模式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