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言 | 第11-1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的一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2.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基础 | 第14-22页 |
·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证券市场垄断 | 第14-15页 |
·证券市场公共产品 | 第15-16页 |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 | 第16-17页 |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 第17-18页 |
·金融脆弱说 | 第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公共利益论 | 第18-19页 |
·俘获论 | 第19-20页 |
·监管经济学 | 第20页 |
·国内研究成果梳理 | 第20-22页 |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21-22页 |
3. 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理论 | 第22-31页 |
·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理论 | 第22-24页 |
·监管主体 | 第22页 |
·监管客体 | 第22-23页 |
·监管手段 | 第23页 |
·监管环境 | 第23-24页 |
·证券市场监管目标 | 第24页 |
·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 | 第24-31页 |
·集中型监管体制 | 第25-26页 |
·自律型监管体制 | 第26-27页 |
·中间型监管体制 | 第27-29页 |
·不同证券监管体制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4.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历史与现状 | 第31-43页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历史沿革 | 第31-35页 |
·无实体监管部门阶段(1981-1985) | 第31页 |
·多部门分散监管阶段(1986-1992.10) | 第31-32页 |
·向集中监管体制过渡阶段(1992.10-1998.6) | 第32-33页 |
·集中监管体制建立和巩固阶段(1998.6-迄今) | 第33-35页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存在问题 | 第35-43页 |
·监管主体权力大但缺少有效约束 | 第35-36页 |
·监管理念不明确 | 第36-37页 |
·行业自律不足 | 第37-38页 |
·退市机制不能严格执行 | 第38-39页 |
·内幕交易屡禁不止 | 第39-41页 |
·证券市场违规低成本 | 第41-43页 |
5.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 | 第43-56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3-47页 |
·进一步完善《证券法》 | 第43-44页 |
·监管机构的再监管 | 第44-45页 |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45-46页 |
·完善民事赔偿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 | 第46-47页 |
·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 | 第47-51页 |
·加大对违规行为惩罚力度 | 第47-48页 |
·加强各监管部门协调力度 | 第48-49页 |
·完善自律监管制度 | 第49-50页 |
·降低监管成本 | 第50-51页 |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制度性建设 | 第51-56页 |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51-52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2-53页 |
·建立证券信用评级制度 | 第53页 |
·进一步完善独立审计制度 | 第53-54页 |
·完善退市机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