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秸秆还田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外秸秆资源概括 | 第11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秸秆覆盖还田的农田生态效应 | 第15页 |
·秸秆还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8-20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 第1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0-26页 |
·各处理旗叶叶绿素a 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各处理旗叶叶绿素b 含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各处理旗叶叶绿素a/b 的对比 | 第22-23页 |
·各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各处理旗叶类葫萝卜素含量的对比 | 第24-25页 |
·各处理旗叶类葫萝卜素/叶绿素的变化 | 第25-26页 |
·灌浆期各处理旗叶光合色素的多重比较 | 第26页 |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接茬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6-30页 |
·各处理旗叶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26-27页 |
·各处理旗叶细胞间CO_2 浓度的含量 | 第27-28页 |
·各处理旗叶气孔导度的变化 | 第28-29页 |
·各处理对旗叶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9页 |
·灌浆期各处理旗叶光合特性的多重比较 | 第29-30页 |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接茬冬小麦灌浆期旗叶抗衰老指标的影响 | 第30-33页 |
·各处理对花后旗叶SOD 和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各处理对花后旗叶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灌浆期各处理旗叶抗衰老指标的多重比较 | 第33页 |
·各处理旗叶抗衰老性的综合评价 | 第33-35页 |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接茬冬小麦各处理产量对比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40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37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叶片衰老的影响 | 第38-39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39页 |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
发表文章 | 第46-47页 |
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