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概念界定和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山地城市用地特征与评价要求 | 第21-29页 |
| ·山地城市用地特征 | 第21-27页 |
| ·自然环境复杂 | 第21-22页 |
| ·生态环境脆弱 | 第22-23页 |
| ·人地关系紧张 | 第23-25页 |
| ·自然灾害频发 | 第25-27页 |
| ·评价要求 | 第27-29页 |
| ·突出自然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 | 第27页 |
|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 第27-28页 |
| ·协调人口与城市用地关系 | 第28页 |
| ·重视自然灾害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选择 | 第29-43页 |
| ·评价要素分析 | 第29-33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8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3-34页 |
| ·适宜性等级划分 | 第34-35页 |
| ·评价指标设置 | 第35页 |
| ·评价指标划分 | 第35-36页 |
| ·指标处理方法 | 第36页 |
|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36-38页 |
| ·建立评价模型 | 第38-41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 ·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 | 第40页 |
| ·其他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 ·建立适合山地城市特征的评价模型 | 第41页 |
| ·GIS支持下的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GIS支持下的岚皋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43-62页 |
| ·陕西岚皋县县城概况 | 第43页 |
| ·规划区用地条件分析 | 第43-49页 |
| ·自然条件 | 第43-48页 |
| ·生态环境 | 第48页 |
| ·人为影响特征 | 第48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48-49页 |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 第49-50页 |
| ·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 第50-54页 |
| ·评价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3页 |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3-54页 |
| ·建立评价模型 | 第54页 |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54页 |
| ·GIS支持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54-61页 |
| ·岚皋县县城空间拓展用地选择建议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5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建议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