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理与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模型与系统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组卷系统的发展与研究 | 第12-14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组卷的基本理论与数学模型 | 第16-27页 |
·组卷定义与智能组卷定义 | 第16页 |
·试题的属性指标定义 | 第16-18页 |
·基本属性指标定义 | 第16-18页 |
·试题的实测属性指标定义 | 第18页 |
·试卷质量属性指标定义 | 第18-20页 |
·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 第19页 |
·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 第19-20页 |
·组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第20-22页 |
·组卷的基本原则 | 第20页 |
·组卷的基本要求 | 第20-22页 |
·组卷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22-24页 |
·组卷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22-24页 |
·组卷参数指标体系 | 第24页 |
·智能组卷的方案设计 | 第24-27页 |
·智能组卷体系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智能组卷功能模块分析 | 第25-27页 |
3 组卷指标降维与关联策略分析 | 第27-31页 |
·组卷指标分类 | 第27页 |
·关联策略分析 | 第27-29页 |
·指标体系降维 | 第29-31页 |
4 推理机预选题库 | 第31-38页 |
·推理机设计 | 第31-32页 |
·推理机制预选组卷 | 第32-37页 |
·必选因素选择 | 第32-33页 |
·推理机预选试题 | 第33-37页 |
·推理规则库设计 | 第33-35页 |
·推理匹配抽题过程 | 第35-37页 |
·推理机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5 自适应遗传算法组卷 | 第38-50页 |
·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 第38页 |
·组卷模式 | 第38-40页 |
·章节比例分布 | 第38-39页 |
·难度比例分布 | 第39页 |
·认知度比例分布 | 第39页 |
·考试时间限定 | 第39-40页 |
·总体区分度 | 第40页 |
·分段实数编码方案 | 第40-41页 |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41-44页 |
·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目标函数设计 | 第42-43页 |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43-44页 |
·遗传算子设计 | 第44-49页 |
·选择操作 | 第44-45页 |
·自适应交叉算子 | 第45-48页 |
·自适应变异算子 | 第48-49页 |
·算法终止条件 | 第49-50页 |
6 试卷分析 | 第50-60页 |
·试卷分析 | 第50-55页 |
·信度 | 第50-51页 |
·效度 | 第51-52页 |
·试卷难度 | 第52-54页 |
·试卷区分度 | 第54-55页 |
·指标体系间的关系 | 第55页 |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 第55-56页 |
·“自学习”的试题与试卷分析 | 第56-59页 |
·试题分析 | 第56-58页 |
·试卷分析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7 智能组卷系统的实现 | 第60-75页 |
·数据库实现 | 第60-69页 |
·题库 | 第60-63页 |
·题库组织结构 | 第60-62页 |
·试题的制作和录用 | 第62-63页 |
·题库的建立与维护 | 第63页 |
·规则库 | 第63-64页 |
·预选题库 | 第64-66页 |
·试卷范例库 | 第66-69页 |
·智能组卷实现 | 第69-72页 |
·组卷目标 | 第69-70页 |
·组卷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试卷分析 | 第72-74页 |
·试题分析 | 第73-74页 |
·试卷分析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二 表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