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主流终端形态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9页 |
| 四、论文的架构 | 第9-11页 |
| 五、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不同时期信息传播的载体和终端 | 第17-22页 |
| 一、图腾时期 | 第17-18页 |
| 二、甲骨时期 | 第18页 |
| 三、简帛时期 | 第18-19页 |
| 四、纸型时期 | 第19-20页 |
| 五、电子时期 | 第20-22页 |
| 第四章 信息载体及终端形态变迁规律 | 第22-31页 |
| 一、终端形态的信息存储容量不断增大 | 第22-25页 |
| 二、信息存储格式不断多样化 | 第25-26页 |
| 三、信息传递速度的变快 | 第26-29页 |
| 四、信息终端便携性的提高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未来主流终端形态设想 | 第31-42页 |
| 一、进入媒介融合时期 | 第31-33页 |
| 二、从“手机”到“手持移动终端” | 第33-36页 |
| 三、手持移动终端的特征 | 第36-38页 |
| (一) 移动、便携性 | 第36页 |
| (二) 个性化 | 第36-37页 |
| (三) 互动性 | 第37-38页 |
| 四、信息传播方式 | 第38-42页 |
| (一) 即时性传播 | 第39-40页 |
| (二) 推送式传播 | 第40-4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