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语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 奶牛乳房炎及其危害 | 第10页 |
2 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 | 第10-11页 |
3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 第11页 |
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研究进展 | 第14-26页 |
1 分型的目的 | 第14页 |
2 分型方法的评估 | 第14-15页 |
3 分型方法 | 第15-2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型分型 | 第15-17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 | 第17-26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6-61页 |
第三章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第26-40页 |
1 材料 | 第26页 |
·菌种 | 第26页 |
·奶样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药敏纸片 | 第26页 |
2 方法 | 第26-28页 |
·乳样采集 | 第26-27页 |
·细菌分离培养 | 第27页 |
·生化鉴定 | 第27页 |
·药敏试验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7页 |
·奶样中主要病原菌区系 | 第28-30页 |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 第30-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 | 第37-38页 |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38页 |
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16S RRNA 和23S RRNA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4页 |
1 材料 | 第40-41页 |
·菌种 | 第40页 |
·引物 | 第40-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2 方法 | 第41-42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1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 鉴定 | 第41-42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23S rRNA 鉴定 | 第42页 |
3 结果 | 第42-43页 |
·16S rRNA 鉴定 | 第42页 |
·23S rRNA 鉴定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页 |
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型 | 第44-55页 |
1 材料 | 第44-45页 |
·基因组 | 第44页 |
·引物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页 |
·PCR 扩增 | 第45页 |
·RAPD 扩增产物电泳及图像聚类分析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48页 |
·RAPD 分型电泳 | 第45-48页 |
·RAPD 分型电泳图像聚类分析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51页 |
5 小结 | 第51-55页 |
第六章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分型 | 第55-61页 |
1 材料 | 第55-56页 |
·基因组 | 第55页 |
·引物 | 第55页 |
·试剂 | 第55页 |
·仪器 | 第55-56页 |
2 方法 | 第56页 |
·引物设计 | 第56页 |
·凝固酶基因扩增 | 第56页 |
·产物酶切反应 | 第56页 |
3 结果 | 第56-58页 |
·凝固酶基因扩增 | 第56-57页 |
·P C R 产物酶切 | 第57页 |
·凝固酶基因多态性分型的区分系数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59页 |
5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