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互联网“人肉搜索”伦理审视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研究缘由第8-11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第9-11页
2. "人肉搜索"概述第11-29页
   ·"人肉搜索"相关概念界定第11-14页
     ·人肉搜索第11-12页
     ·人肉搜索引擎第12页
     ·哄客第12页
     ·马甲第12-13页
     ·草根第13页
     ·网络暴力第13页
     ·隐私权第13-14页
   ·"人肉搜索"的缘起及其发展第14-19页
     ·"人肉搜索"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第16页
     ·"人肉搜索"的缘起第16-17页
     ·"人肉搜索"的发展第17-18页
     ·国内主要"人肉搜索"引擎第18-19页
   ·"人肉搜索"的过程第19-21页
     ·诱发事件或人物第19-20页
     ·发布搜索令第20页
     ·网友跟进,锁定被通缉人第20-21页
   ·"人肉搜索"的战术原理第21页
   ·国内外"人肉搜索"典型事例第21-29页
     ·国外"人肉搜索"典型案例第21-23页
     ·国内"人肉搜索"典型案例第23-29页
3. "人肉搜索"引发的道德关注与伦理问题第29-36页
   ·"人肉搜索"引发的道德关注第29-30页
     ·对被搜索的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第29页
     ·对搜索者及网站管理者的行为进行道德审视第29-30页
     ·对"人肉搜索"本身的正当性进行道德关注第30页
   ·人肉搜索引发网络伦理面临新问题第30-36页
     ·网络伦理概述第30-31页
     ·网络伦理面临的新问题第31-36页
4. "人肉搜索"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44页
   ·"人肉搜索"自身的特点是问题产生的客观条件第36-38页
     ·匿名性化解责任承担第36-37页
     ·群体性消解责任风险第37页
     ·盲目性无序性导致是非不分,美丑善恶不辨第37-38页
     ·互动性导致技术纠偏第38页
   ·人性的多重性特征是"人肉搜索"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观条件第38-40页
   ·现实社会的行为失范是问题产生之根本所在第40-42页
     ·义利博弈的偏颇第40-41页
     ·媒体监管的缺位第41页
     ·法治的失语第41-42页
     ·个体归属感的缺失第42页
   ·关注形成的巨大影响力是问题产生的幕后推手第42-44页
5. 对"人肉搜索"进行伦理规范的思考第44-56页
   ·当前对"人肉搜索"争论的焦点第44-46页
     ·对"人肉搜索"立法规范之争第44-45页
     ·对"人肉搜索"利弊之争第45-46页
   ·对"人肉搜索"进行伦理规范的依据第46-47页
     ·现实依据:“人肉搜索”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及其影响第46页
     ·理论依据第46-47页
   ·"人肉搜索"应当遵循的原则第47-50页
     ·已有伦理道德原则第47-48页
     ·责任担当原则第48页
     ·无害原则第48-49页
     ·理性原则第49-50页
   ·对"人肉搜索"进行伦理规范的措施第50-56页
     ·线上问题线下解决第50-52页
     ·建立健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第52页
     ·完善法律法规,纠偏失范行为第52-53页
     ·关注舆情动态,拓宽民意诉求途径第53-54页
     ·探索创新模式,培养"人肉搜索"从业人员第54页
     ·完善体系,增强个体的现实归宿感第54-56页
6.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A第60-61页
附录B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我国人体器官异体移植的伦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