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的筛选、诱变及其对秸秆降解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10页 |
2 秸秆的结构特性及处理方法 | 第10-14页 |
·秸秆的结构特性 | 第10-12页 |
·秸秆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 白腐菌的生物学背景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系 | 第14-17页 |
·白腐菌的生物学背景 | 第14页 |
·木质素降解酶系统 | 第14-17页 |
4 白腐菌的木质素降解机理 | 第17-19页 |
·降解启动条件 | 第17页 |
·降解的主要酶系统 | 第17页 |
·降解反应过程 | 第17-18页 |
·降解活动部位 | 第18页 |
·影响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因素 | 第18-19页 |
5 微生物的辐射诱变育种 | 第19-22页 |
·辐射种类 | 第20页 |
·微生物辐射育种的发展 | 第20-21页 |
·辐射诱变机理 | 第21-22页 |
·γ射线诱变育种 | 第22页 |
6. 本次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3-59页 |
试验一、菌株的筛选 | 第23-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试验二、60CO-Γ射线对菌株的诱变 | 第31-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试验三、菌株酶活力及生长量的测定 | 第38-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4 小结 | 第50-51页 |
试验四、菌株对秸秆的降解试验 | 第51-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