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松动的机制及淫羊藿苷对微粒诱导骨吸收的干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第12-56页 |
一.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临床研究 | 第12-19页 |
1. 无菌性松动的发现 | 第12页 |
2. 发病率 | 第12-13页 |
3. 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4. 影像学诊断 | 第14-17页 |
5.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诊断 | 第17-19页 |
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机制研究 | 第19-34页 |
1.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械学因素 | 第19-25页 |
2.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因素 | 第25-34页 |
三. 人工关节松动的防治研究 | 第34-43页 |
1. 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 | 第34-35页 |
2. 减少应力遮挡 | 第35页 |
3. 防止微粒的迁移 | 第35-36页 |
4. 药物治疗 | 第36-40页 |
5.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标本研究 | 第56-71页 |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无菌性松动的机制 | 第56-71页 |
摘要 | 第56-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
1 引言 | 第58页 |
2 对象和方法 | 第58-60页 |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实验对象 | 第58页 |
·一般资料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实验器材 | 第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3 结果 | 第60-61页 |
·磨损发生率及力学传导模式 | 第60页 |
·磨损区域 | 第60页 |
·磨损与松动 | 第60页 |
·骨水泥开裂与松动 | 第60-61页 |
·无菌性松动与骨溶解 | 第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图 | 第66-71页 |
第三部分 尸体标本研究 | 第71-82页 |
骨水泥外套开裂对股骨假体柄松动的影响 | 第71-82页 |
摘要 | 第71-72页 |
Abstract | 第72-74页 |
1. 引言 | 第74页 |
2. 对象和方法 | 第74-76页 |
·实验设计 | 第74页 |
·研究对象 | 第74页 |
·一般资料 | 第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实验器材 | 第75页 |
·实验过程 | 第75-7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6页 |
3. 结果 | 第76-77页 |
·骨水泥开脱和磨损 | 第76页 |
·骨水泥外套薄弱区 | 第76页 |
·骨水泥开裂的宽度和区域 | 第76页 |
·假体柄与骨水泥外套间的裂隙 | 第76页 |
·骨溶解与无菌性松动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图 | 第80-82页 |
第四部分 中药防治研究 | 第82-104页 |
摘要 | 第82-83页 |
Abstract | 第83-84页 |
前言 | 第84-8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6-92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86-87页 |
2 体内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3 病理检测 | 第88-89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89页 |
5 实验检测指标 | 第89-90页 |
6 结果 | 第90页 |
7 讨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附图 | 第94-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