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烟草(菸草)论文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研究进展第14-20页
     ·烤烟烟叶色素的分类第14-15页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含量变化第15-17页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降解机制第17-18页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影响色素降解的因素第18-20页
   ·研究展望第20-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7页
第二章 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色素含量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第27-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27-28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烟叶色素含量第29-31页
     ·相关生理指标第31-33页
     ·色素变化与生理指标的关系第33-34页
   ·讨论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第三章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特征第39-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40-4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烟叶色素含量第42-43页
     ·烟叶色度变化第43-46页
     ·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第46-47页
   ·讨论第47-48页
   ·小结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第四章 烘烤变黄期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特征及其机理第51-63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51-5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含量第53-55页
     ·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酶活性第55-57页
     ·类胡萝卜素降解与酶活性的关系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第五章 烘烤定色期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特征及其机理第63-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4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6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69页
     ·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含量第64-66页
     ·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酶活性第66-68页
     ·类胡萝卜素降解与酶活性的关系第68-69页
   ·讨论第69-70页
   ·小结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六章 烘烤处理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第73-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7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0页
     ·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第75-76页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第76-77页
     ·香气成分含量第77-78页
     ·香气主成分分析第78-79页
     ·香气质量综合评价第79-80页
   ·讨论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七章 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质构和色度变化第85-97页
   ·材料与方法第86-87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86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6-87页
   ·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主要生理指标第87-89页
     ·烟叶质构变化第89-90页
     ·烟叶色度参数第90-92页
     ·质构与色度的关系第92-93页
   ·讨论第93-94页
   ·小结第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第八章 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第97-105页
   ·材料与方法第98-99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98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98-99页
   ·结果与分析第99-102页
     ·烟叶水分和烤箱气体组分变化第99页
     ·烟叶细胞壁酶活性及组分变化第99-101页
     ·烟叶质地变化第101页
     ·烟叶细胞生理与质地的关系第101-102页
   ·讨论第102-103页
   ·小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九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105-115页
   ·全文讨论第105-109页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特征第105-106页
     ·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特征及其机理第106-107页
     ·烘烤过程中烤烟色度变化和质地及细胞生理的关系第107-109页
   ·全文结论第109-111页
   ·本研究创新与特色第111页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111页
   ·今后研究设想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表皮毛蛋白NtTTG1与转录因子AtMYB44调控植物防卫反应信号传导的机制
下一篇:七个鹰嘴豆逆境相关基因(CarNAC1~6和CarPRP1)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