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1.1引言 | 第14页 |
1.2协同催化 | 第14页 |
1.3双金属协同催化 | 第14-16页 |
1.4光响应化合物 | 第16-23页 |
1.4.1螺吡喃的光致异构性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4.2孔雀石绿的光致异构性及其应用 | 第18-19页 |
1.4.3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性及其应用 | 第19-23页 |
1.5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23-28页 |
1.5.1硫醚不对称氧化 | 第23-26页 |
1.5.2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第26-28页 |
1.6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1主要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主要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3样品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2.3.1核磁~1HNMR表征 | 第32页 |
2.3.2样品FT-IR光谱表征 | 第32页 |
2.3.3样品UV-vis表征 | 第32页 |
2.3.4锰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5钛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第三章4,4,-二羟基偶氮苯桥联手性salenTi(Ⅳ)催化剂协同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研究 | 第34-44页 |
3.1前言 | 第34-35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3.2.14,4’-二羟基偶氮苯桥连手性salenTi(Ⅳ)催化剂的制备(定义为ALGC) | 第35-37页 |
3.2.2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37-38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3.1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38页 |
3.3.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8-41页 |
3.3.3催化剂性能的考察 | 第41-43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对胺基偶氮苯桥连手性salenTi(Ⅳ)催化剂协同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研究 | 第44-61页 |
4.1前言 | 第44-45页 |
4.2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4.2.1对胺基偶氮苯桥联手性salenTi(Ⅳ)配合物催化剂(定义为ATGC-n,n=2,3,4)的制备 | 第45-48页 |
4.2.2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48-49页 |
4.2.3产物的色谱分析 | 第49-50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4.3.1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50-51页 |
4.3.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51-54页 |
4.3.3催化剂性能的考察 | 第54-60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对羟基偶氮苯桥联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协同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 | 第61-71页 |
5.1前言 | 第61-62页 |
5.2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5.2.1传统催化剂salenMn(Ⅲ)的制备 | 第62页 |
5.2.2Azo-C2-OH轴向嫁接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定义为AXGC-0)的制备 | 第62-63页 |
5.2.3Azo-O-C(n)-OH轴向嫁接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定义为AXGC-n,n=2,3)的制备 | 第63-64页 |
5.2.4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第64-65页 |
5.2.5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65页 |
5.3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5.3.1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 第65-66页 |
5.3.2催化剂的结构与表征 | 第66-68页 |
5.3.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8-70页 |
5.4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结论 | 第71-72页 |
6.2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